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梁王刘武真实死因(梁孝王刘武的悲剧)

汉初有四位梁王都死于非命。

第一个梁王是彭越,彭越、韩信、黥布都是刘邦建国后分封的异姓王,但他们最后都以谋反罪被诛杀,他们的封国也被刘邦重新分封给了刘家人。

刘邦杀了彭越后,把他的封国改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恢,也是梁王。吕后执政后,先杀了赵王刘如意,然后把梁王刘恢改迁为赵王,又逼迫刘恢娶了吕产的女儿为王后,后又授意吕产的女儿毒杀了刘恢所宠爱的一位嫔妃,刘恢受不了自杀了。

第三个梁王就是吕后封给了自己的侄子吕产,我们都知道,在诛吕行动中吕产是被朱虚侯刘章所杀。

第四位梁王是在汉文帝即位之后,分封给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刘揖,也就是梁怀王,史记记载为刘胜,可能是后来记载时出了差错,其实是刘揖。

汉文帝曾经派贾谊给这个小儿子做太傅,结果小儿子刘揖在骑马时摔死了,梁怀王的夭折让贾谊非常自责,后抑郁而终。

今天的这篇《梁孝王世家》就是汉文帝后来又把梁国分封了另外一个儿子,他就是刘武,也就是梁孝王,本篇就是讲述刘武及他的后代分封的传承,形成了所谓的世家。

这篇《梁孝王世家》既有司马迁记叙的部分,后面也有褚少孙补记的内容。

【一】孝文帝四个儿子

孝文帝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次子刘武被封为代王,三子刘参被封为太原王,四子刘揖(刘胜)被封为梁怀王。

过了两年,汉文帝又重新调整了一下,将代王刘武改迁为淮阳王,而把代国的封地全部划归为太原王,因为太原和代国原本就是挨着的,所以就合并在一起了,因此老三刘参就成为代王。

刘参在位十七年,于孝文帝后元二年去世,谥为孝王。孝王的儿子刘登继位,就是代共王,代共王在位二十九年,于孝武帝元光二年去世。代共王的儿子刘义继位,就是代王,这时已到了汉武帝时期。

过了十九年,汉武帝要扩充北方的边关,就以常山划分为界,常山就是恒山,汉朝因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所以把恒山称为常山。

汉武帝元鼎三年,把代国的都城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向南迁徙到了清河,靠近了今天的河北邢台,所以代王就改为清河王。

【二】梁王刘武

梁王原本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刘揖(刘胜),刘武是淮阳王,可惜刘揖早早夭亡了。在刘揖死后的第二年,汉文帝将刘武从淮阳王改迁为梁王,就是梁孝王,所以刘武是先后做过代王、淮阳王,最后改为梁王,前后一共是十一年时间。

刘武和太子刘启是一母所生,都是窦太后所生的嫡子,而老三刘参和老四刘揖(刘胜)是其他嫔妃所生,老三老四去世比较早,都是在汉文帝之前就走了。

汉文帝在位时,梁孝王刘武多次返回京城。古代诸侯王入京朝见天子是有规定时间的,但梁王回京也不是有规律,为什么要回来?有可能说明梁王和皇帝的关系比较亲密,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窦皇后。

窦皇后是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的,汉文帝去世之后,当时汉景帝刚即位,这时候景帝还没有确立太子,有一次景帝和梁王在宫中宴饮,景帝说:我死之后把皇帝之位传给你。

梁孝王知道这不是哥哥的真心话,窦太后听了很高兴。按道理讲,当时的汉朝也是子承父位,那汉景帝为什么要说出传位给弟弟的话,有可能和他的母亲窦太后宠爱弟弟有关,这话就是让窦太后高兴高兴,但也有可能是一种试探,看看母亲和弟弟的反应。

【三】梁孝王平乱

这年春天爆发了七国之乱,当时吴楚军队率先来攻打梁国的棘壁,杀死了数万人,而梁国的都城是睢阳。

梁孝王镇守在都城,派韩安国、张羽为大将军,带兵去抵抗吴楚的联军,阻挡了吴楚军队由北向西挺进,当时朝廷也派周亚夫前来征讨。

这场战役双方相持了三个月,最后吴楚联军被打败,而梁国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所杀死和俘虏的叛军和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基本持平,所以梁国在抵御吴楚叛军时立了大功。

梁孝王因为是皇帝的亲兄弟,又立有大功,再加上窦太后的宠爱,梁国就成了诸侯国中的大国,它的疆域北到泰山,西面至高阳,有四十多座城,县城多数是大县,又属于中原富庶之地。

在平定吴楚之乱的第二年,汉景帝也立了太子,就是自己的长子刘荣,所以他之前讲过的要传位于弟弟就显然不是真的了。

【四】梁孝王比肩汉景帝

梁孝王因为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备受宠爱,所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于是,梁孝王越来越奢侈,建造东苑,扩展睢阳城,大兴土木兴建宫殿,修筑架空通道。

外出有天子赏赐的旌旗,随从千乘万骑,到处驰马射猎,排场之壮盛拟似天子。梁孝王还非常注意招揽人才,他招揽的人才中有豪杰之士,也有一些游士。

邹阳在《鲁仲连邹阳列传》中讲到过,齐国这个地方很奇怪,出了很多兵法家,或者精通权谋的术士,还有一些讲神仙之术的方士。

公孙诡,人如其名,专门出一些奇谋诡计,他第一次见梁孝王时就得到了一千斤黄金的赏赐,做到了中尉之职,掌管梁国都城的禁卫军,所以号称公孙将军。

梁国还制造了大量兵器和弓箭,国库的积蓄也非常丰厚,上亿万资产,比当时的汉景帝还要富有。

梁孝王二十九年,梁王又入京朝见天子,汉景帝专门派了使者,拿着天子符节,赶到函谷关去迎接梁孝王,这次朝见,梁王向景帝提出请求:让自己留在京城,要多陪陪母亲。

景帝当然同意,每天和梁王同乘车撵,出宫打猎也同乘一辆车。其实梁王这次留京是有目的的,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汉景帝想要废掉太子的时候,梁孝王想着自己在母亲的支持下,让哥哥立自己为皇帝接班人。

但是这个事情很重大,大臣们都反对,其中以袁盎为主要反对者,大臣们对窦太后晓之以理,窦太后也就没有坚持,很合时宜的停止了干政。

这事很隐秘,不仅涉及皇帝要废太子,还有兄弟要争位。窦太后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梁孝王失去了宫中的主要助力,只好离开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五】梁孝王派人刺杀重臣

几个月之后,汉景帝另外立了太子,就是胶东王刘彻。梁王谋划了这么久,想做景帝的接班人,结果也失败了,因此心中恼恨,尤其是袁盎为首反对他的大臣。

于是就和手下的羊胜、公孙诡密谋,暗中派人去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反对他的大臣。当时事件发生后,朝廷要捉拿刺客,刚开始找不到人。但是汉景帝猜测是梁王所为,后来果然发现刺客来自梁国。

于是,景帝先后派出了大批使者到梁国去调查这件事。反复核验,证据确凿,坐实了是梁王所干,然后下令逮捕羊胜和公孙诡,但是这两个人一直躲在宫中。

当时的梁相劝谏梁王:把公孙诡和羊胜交出来,但是梁王担心这两个人把自己供出来,于是先令他们自杀,然后才交出来。

汉景帝心知肚明,梁孝王才是幕后主使,但是没有证据了,此时的景帝对于梁王是十分怨恨的,梁孝王也明白,内心也十分惧怕,就派大臣韩安国进京去求见窦太后,去和景帝说情,但是窦太后不愿见。

韩安国又去找了长公主,要知道长公主是汉景帝和梁孝王的亲姐姐,是窦太后的长女,由她出面劝解窦太后,让窦太后释怀,原谅自己的小儿子。

【六】梁孝王请罪,抑郁而终

等到汉景帝火气慢慢稍减,梁王再次上书请求朝见,到达函谷关时,他手下一个叫茅兰的劝他:还是小心为妙,坐步车悄悄入京城。于是,梁孝王来到长公主家藏匿起来。

梁孝王这次入京就是来请罪的,他担心景帝会借机除掉他,所以先躲在姐姐家中,观察一下形势。汉景帝派去函谷关的人没有接到梁王,梁王的随从人员都在,可是找不到梁王。

窦太后知道后,认为是汉景帝杀了自己的小儿子,景帝很冤枉,因为要不孝的名声且还担负残害兄弟的罪名。这时候梁王露面了,身背刑具在宫殿外面请罪,最后的结果看似皆大欢喜。

其实经过了这场波折,表面看汉景帝原谅了弟弟,但是已经心存戒心,不像以前那样同乘一辆车,对于梁王也渐渐的疏远了。又过了五六年,梁王再次入京,希望多留一些日子,陪一陪母亲,但是汉景帝没有同意,梁王只好闷闷不乐的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这次回去后梁王心情始终不好,有一天去打猎,有人给他敬献了一头畸形的牛,脚长在了牛背上,梁孝王看到这种怪异的现象,心里非常不舒服,到了这一年的六月中旬,孝王患上了热病,六天就去世了,死后谥号孝王。

【七】分封孝王五个儿子

这里中间记录了梁孝王孝顺的例子,解释了之前梁孝王为什么要经常朝见和申请留在长安的理由。

窦太后得知梁王去世的消息极其哀伤,坚持认为就是景帝杀害了小儿子,又哭又闹又绝食,汉景帝也不知如何是好。

汉景帝虽然没有对梁王下手,但对这个弟弟有戒心是真的,后来的梁孝王就是一种被猜忌的状态,结果郁郁而终。

汉景帝为了安慰母亲,就和姐姐长公主商议,将梁国一分为五,把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都封为王,五个女儿也分到了食邑之地。然后汉景帝把这个消息禀报给窦太后,窦太后的心情这才好转,也开始吃东西了。

【八】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分封情况

梁孝王长子刘买继承王位,被封为共王。梁共王三年,景帝去世,共王在位七年而死,他的儿子刘襄继位,就是平王。

梁平王刘襄十四年,梁平王的母亲是陈太后,共王的母亲是李太后,李太后大约就是梁孝王的王后,也就是平王的亲祖母。平王的王后是任王后,很受平王宠爱。

梁孝王在世时,有一个罍樽,价值千金,孝王告诫后人,要好好保管罍樽,不得送给别人。但是任王后偏偏想得到罍樽,李太后不允,任王后执意要得到罍樽。

平王刘襄后来直接开启府库取来罍樽赐给任王后,李太后想要告诉朝廷使者,但是平王刘襄和任王后拦阻她,致使李太后的手指被门夹住,终究没有见到使者。

李太后私下和别人通奸,平王和任王后派人警告李太后,李太后因为淫乱行为,所以此后也就不再提罍樽的事了。后来李太后病故,任王后不仅在她生病时不去请安,且死了也不居丧守孝,这在当时属于大罪。

元朔年间有一个人知道梁国宫中的隐秘事,于是向朝廷上书报告,详细说出平王和祖母为罍樽而争执的前后情况。当时的处理情况就是:李太后有淫乱行为,梁平王刘襄又没有良好的太师太傅,所以陷于不义。于是削减梁国八城封地,把任王后斩首于市。

至此梁国还剩十座城,刘襄在位三十九年去世,谥为平王,他的儿子刘无伤立为梁王。

济川王刘明是梁孝王的儿子,七年后,因射杀中尉犯罪,天子不忍心杀他,废刘明为平民,贬迁到房陵,封地收归朝廷,变为郡县。

济东王刘彭离是梁孝王儿子,刘彭离骄纵凶悍,没有人君的风范,夜晚喜欢和他的奴仆、亡命少年几十人去打劫杀人,以掠取别人的财务为乐事,皇帝最后把他废为平民,贬迁到上庸,封地收归朝廷,变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刘定也是梁孝王的儿子,在位九年而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也被收归,变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刘不识是梁孝王的儿子,在位一年而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收归朝廷,变为济阴郡。

后记:

太史公说:梁孝王虽然因为是天子亲兄弟,又加上窦太后爱子,最后受封于肥沃之地为王,当时也正赶上国运隆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够增值其财货,扩建宫室,车马服饰和天子相似。这样做,确实属于僭越行为了。

褚少孙说:不通晓经术、不懂古今大礼的人是不能够担任三公士大夫的,也不能担任天子身边近臣。那些缺乏见识的人,就如同透过竹管来看天,这是很狭隘的。

褚少孙一再强调通经术之人的重要性,其实就是要突显儒家的政治地位,让统治者们要注重儒学,注重儒生,那么刺杀事件最后是以参与策划的主谋羊胜、公孙诡的死来结案的。

汉朝讲孝亲,当时如果桑皇帝的母亲绝食而死,那就不能为天下表率,也就是不能构建和谐社会。古代有他们的价值理念,这个处理方式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来说,可能是一种比较妥善的方法。

但对于今天的法律肯定是行不通的,今天的大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