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12.15是什么日子(腊月十五“赐福日”,牢记:1不说、2不做、3要懂)

按照民俗里的说法,每个农历月份的初一、十五,都是非常特殊的日子,其中初一是月亏之日,十五是月圆之日。因此中国不少传统节日,都在这两个日子里,比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等。

腊月十五,也叫腊月半,是整个农历年里的最后一个月圆之日,也被民间赋予了诸多的节日内涵,这一天还被人们称作“赐福日”。

腊月十五,为什么被称为“赐福日”?老传统里说的:腊月十五,1不说、2不做、3要懂,又有什么说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传统莫忘,为龙年祈安康。

腊月十五,是啥日子?

古时候,人们会借助月亮的阴晴圆缺,来预测气候变化和年景收成,因此还延伸出了祭月、拜月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大多安排在农历月圆之日,并且还和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联系在一起。

作为岁末的月圆日,腊月十五是民间祭拜玉皇大帝的日子。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又被称作天公,相传他掌管三界六道、四生五苦,因此在古人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时候,每年到了腊月十五,人们会摆上祭品,燃香磕头,还会写一封“平安天书”,希望求得玉帝保佑。

在古人看来,腊月十五祭拜玉帝,就可以得到玉帝的赐福,这样一家老小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平安顺遂、吉庆有余,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作“赐福日”。

如今,很多地方依旧有腊月十五祭玉帝的习俗,这背后承载了劳动人民心中最朴素的一份心愿,也是岁末特有的一项习俗仪式,象征着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待。

关于腊月十五的习俗讲究,我们这的老人就常说:1不说、2不做、3要懂,为新年祈福。

1不说

不说丧气的话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8个字简简单单,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腊月十五,是民间祭拜玉帝的日子,也是一个吉祥的、和祈福相关的节日,在老传统看来,应该多说好话,不说丧气的话,以免破坏掉和谐的氛围。

换一个角度理解,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是一个人内心状态的呈现。经常说丧气的话,内心一定是充满负能量的,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负能量的人打交道,这样做事自然就难成功。因此,不妨借助腊月十五这个特殊的节日,提醒自己,要自信起来,做个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

2不做

1、不要偷吃祭品

腊月十五当天,有些地方有祭拜玉皇大帝的风俗习惯,会摆上水果、糕点等祭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在老传统看来,祭祀的时候,切不可偷吃祭品,不然有对玉帝不敬之意。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理解,祭祀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心怀真诚和敬意,如果在祭祀时去取祭品吃,难免会破坏掉这份神圣感。此外,祭品长时间敞露在空气中,容易沾上灰尘和细菌,直接吃也不太卫生。

2、不要搬家动土

从古至今,民间一直有“腊月不搬家、不动土”的说法,特别是到了腊月十五这一天,更要谨记老传统。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古人认为,搬家动土是人生大事,要择暖和一些的良辰吉日进行,以图个吉利。

从科学角度来说,腊月十五已经是农历年底了,天气比较冷,这个时间搬家、动土,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耽误了日程。此外,动土打地基应该安排在来年开春时,这样打的地基会比较牢固。

3要懂

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这些琅琅上口的古语,都在教我们要做个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腊月十五是民俗里的“赐福日”,老传统里认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有绵绵不断的福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得向身边人说声谢谢,感恩他们为你做的一切。

懂得行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给予他人爱心、福祉,这些积下的善,最终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返回到你和家人的身上。对此,古语中早有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腊月十五“赐福日”,在为新年祈福的同时,也要懂得行善,去为他人做一件善事,行善就是最好的积福。

懂得敬畏

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处世智慧里,有一条叫“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慢慢你会发现,很多传统节日之所以要引入和祭拜神仙相关的习俗,正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懂得敬畏。腊月十五是祭玉帝的日子,它展示了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认知和敬畏,同时也在教育我们,敬天地、敬众生,做人做事要有底线。

农历腊月十五,上面提到的“1不说、2不做、3要懂”,不妨做个了解,都是传统民俗文化里的一部分。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要打起精神、昂首挺胸,在这个民俗里“赐福”的日子里,给新的一年送上祝福,愿你我都好,龙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