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伊朗的立宪革命运动及影响
20世纪初,以伊斯兰教为精神纽带的伊朗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并且这种瓜分导致原本强大的伊朗变得支离破碎——成为了数个国家分别管辖的殖民地。
当时表面上统治伊朗的是卡扎尔王朝。后者将铺设铁路线、全国货币的发行权和南部伊朗石油的开采权都转让给了英国,但是英国人并没有驻军伊朗。把里海的保险与运输业则全部转让给了法国。比利时则完全控制了伊朗的海关事务。
伊朗是一个有大国情节的国家,民族主义向来甚嚣尘上。收到如此压迫,伊朗那些出身军事世家的贵族们首先就愤怒了。
19世纪末,阿尔克木向宫廷起草《改革书》。但当时的卡扎尔王朝拒不接受,并且还罢了他的官。阿尔克木只能流亡欧洲。
流亡期间,他在伦敦创办波斯文报刊——《法研报》极力宣传法治和君主立宪。阿尔克木的活动,对伊朗的上层社会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839-1897)因劝告国王改革而被放逐至奥斯曼帝国。
但是改革乃是大势所趋。民族主义者的情绪几乎无法遏制。他们继续要求制定宪法、召开国会并进行改革。
最重要的是,这种救国运动还不止于世俗阶层。当时什叶派绝大部分宗教领袖都参与其中,他们鼓动了大量的伊朗百姓并为他们提供保护(要知道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伊朗宗教势力是不可小视的)。直接反对卡扎尔王朝,同国王的卖国行为进行斗争。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当时的伊朗人并没有直接反对或是冲击英国、俄国的利益,他们将矛头对准了英俄的代理统治者——卡扎尔王朝。
这其实是比较肤浅的,就像英国的卢德运动(卢德运动是工人不满工资低工时太长而爆发的,主要内容竟然是砸机器,他们认为机器是罪魁祸首)。而从实际角度看,卡扎尔王朝只是无数国家的一个代理人,不行甚至还可以换。实际上控制伊朗的英国与俄国,其中尤以俄国最为可怕。
第一届国会和宪法的颁布
1903年到1905年,伊朗粮食欠收,外贸锐减。有着出国旅游癖好而囊空如洗的卡扎尔国王穆扎·法尔丁,竟然与1900年像俄国借款240万英镑、1902年再次向俄国借款100万英镑。1903年向英国借款30万英镑。1905年又试图向俄国借款。
身为一国之君,竟然借外债出国旅游(卡扎尔王朝说白了也没什么好干的,毕竟不过是个有点用处的傀儡罢了)。这样的行为直接激怒了所有的伊朗人。
1905年12月,因为当时的德黑兰地方官因毒打商人和神职人员,伊朗立宪运动爆发了。当时的伊朗人采取的手段比较有特色,也就是“别斯特”——也就是到清真寺避难的传统方式,因为伊朗当时的什叶派宗教领袖几乎全部反对卡扎尔王朝,阿訇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力十分之大,去清真寺避难,那可是不敢动的。
哈巴·比哈比和塔巴塔里两位著名的阿訇成为了民众的庇护者和他们的领导人。抗议活动持续了八个月,先后有数万人参加。1906年夏季的抗议群众正式提出了立宪的要求。
迫于压力,国王不得不下诏召开议会。10月,第一届议会开幕,12月颁布宪法。宪法给国王的权利是指定30名参议员。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有权决定法律预算和借款租税问题。政府对议会负责。人民有受教育、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这次宪法主要参考对象是法国的1791年宪法。
不过当时伊朗尚未完成世俗化。所以在宪法中也体现了大量的宗教原则。比如宗教法院和世俗法院并存(这意味着当时的伊朗实行的是双重审判制),伊斯兰教什叶派被宣布为国教。
内务大臣必须由穆斯林担任,由五名高级僧侣组成的“法律草案委员会”负责用伊斯兰教精神审查议会通过的法案。
政变和第二届国会
在1906年以后的宪法制定过程中。伊朗的政治气氛十分活跃。首都和各省会纷纷成立了由僧侣商人以及工商业代表组成的自治委员会。监督政府执行司法的机能,言论自由的放开。
导致当时伊朗的各种刊物,由之前的六种(这六种还全是官方的)猛增至100多种。普通人民也可以列席议会(这要归功于当时伊朗阿訇们的努力)。
一些富商们为了防患于未然,秘密建立了“木扎希德”组织,其重点是招募大量农民、工人和城市贫民来建立武装组织,军火供应来自于从印度的走私,组织名为“费达伊”。
1907年8月英俄决定再次划分伊朗的势力范围,当时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阿里拒绝批准宪法的组成部分——《基本法补充条款》。伊朗再次爆发了示威抗议和罢工。但这次可并不是以前那么温和的“别斯特”了。
8月31日,一位激进的什叶派教徒刺在国会大厦外刺杀卡扎尔王朝首阿塔别克·阿萨姆,并在在完成行刺计划后之后随即自杀。整个伊朗开始在全国各地举行集会悼念这位英雄。伊朗国王不得不派皇太子奔赴议会,宣布同意遵守宪法。
可初步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这是立宪主义者内部出现了保守派和要求继续改革的激进派。双方对立十分严重。这为卡扎尔王朝卷土重来提供了良机。
1907年12月至1908年6月。当时的卡扎尔王朝利用民众对税收的不满依靠沙皇国的哥萨克旅发动了两次政变。
第一次失败,但第二批次政变就成功了。国王宣布废止宪法解散国会。颁布军事管理法令,整个伊朗陷入了恐怖统治之中,数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的阿訇)被杀害。
不过德黑兰虽然重新被卡扎尔王朝控制。但在各个地方的省会却出现了许多独立的护宪军团。其中最强大的中心在大不里士、拉士特(吉朗)和伊斯法罕。
能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伊朗的那些富商们在此之前就已经组织了大量的武装力量,也就是“费达伊”。卡扎尔王朝虽有俄国的支持(此时英国态度不明)。
可除了首都外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仍然在改革派手里。大不里士的领导者为萨达尔汗和巴尔盖哈,在大不里士集结大量部队,招来了俄国人哥萨克旅的围攻,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们坚持了整整一年。
他们为后续部队的扩充人员和装备输送赢得了时间(毕竟当时伊朗立宪派军队的武器要靠走私,价高且运输缓慢)。
1909年七月,吉尔别和塔与阿萨特兄弟带领着护宪军团直接攻入德黑兰,当时俄国人也没有什么办法进行阻拦,毕竟大不里士的攻城战让俄国哥萨克旅死伤过半,且欧洲和东亚那边都十分紧张也派不出多余的军队。卡扎尔王室举家仓促逃入俄国使馆。
七月,举行非常会议,另立艾哈迈德为新国王并组成新内阁。
1909年11月,国会开幕。当时伊朗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在议会中爆发了激烈冲突(摔椅子扔鞋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当时伊朗有两个问题迫在眉睫——首相人选以及如何建立武装部队。因为当时在俄国支持下,王党叛乱屡有发生。
1911年,伊朗出现经济崩溃。伊朗国会实在没有办法(当时伊朗也没啥有才干的高级官员),只能外聘美国人摩根舒斯特作为财务大臣来整顿要财政。
但此举直接触怒了英国和俄国(本身英国和俄国是准备承认立宪政府的,但伊朗人把美国拉了进来,这两边都绝对不能忍了)。12月24日,英俄联合出兵干预,议会被迫关闭,俄国和英国直接对全伊朗实行军事占领和军事管理。
伊朗护宪运动宣告失败,卡扎尔王朝复辟。
英俄干涉期间,俄国占领大不里士,英军则在波斯湾登陆。随后,俄军占领整个伊朗北部,英军从南路进军。
英俄两国又联合向伊党政府发布最后通牒,压迫伊朗就范。当时的伊朗根本无力抵抗,毕竟那点武器装备都是走私来的。护宪运动失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英俄成为伊朗的实际控制者,卡扎尔王朝成功复辟。
英俄矛盾
当时的英俄矛盾也十分复杂。英国干涉伊朗的目的有两点:第一,遏制俄国。第二,为英阿战争也就是英国和阿富汗之间的战争提供一个良好的战争前哨。
俄国对不冻良港的疯狂执着
而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控制伊朗的目的是十分简单的。那就只有三个字——不冻港。要知道沙皇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对于优良港口的追求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北方战争就是为了建立圣彼得堡作为港口。
在此之后,无数次的俄土战争都是为了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因为俄国人发现圣彼得堡虽然是一个通向欧洲的绝佳港口,但它在冬季就会封冻。
而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却是不冻港。接着开始扶殖塞尔维亚疯狂干预巴尔干局势,说白了也是为了要拿下亚得里亚海出海口。
沙皇俄国甚至不惜动员全国力量修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路网之一——西伯利亚大铁路。后者在尼古拉二世执政期间完工。其核心目的就是一个不冻港。
日俄战争中和日本人打的你死我活,甚至波罗的海看家的舰队都折进去了,也是为了不冻港。就连二月革命之后,立宪党的党魁也是当时俄国的执政党党首,米留科夫在议会里还是十句不离三个字——出海口、不冻港。
并且他认为只要俄国能获得一个良港,全世界的大门都会对俄国敞开。为此他坚决支持俄国要继续参与一战。
沙皇俄国领土虽大,且属于怪物级别的庞大,不过因为地处极北,港口虽有,但冬天统统冰封。当时的俄国要想和西方进行正常的贸易或者说在20世纪初的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一个不冻港的意义确实是极端重要,如此疯狂的执着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