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海龟的寿命有多长(海龟其实是鸡变的?)

5月23日,世界海龟日。

前言

海龟其实是海洋龟类的总称,它们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喜欢在亚热带近海上层生活,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海洋,到了繁殖季节长途迁徙,等繁殖季节过后,则回游到觅食栖息地。除了北冰洋外,几乎全球所有的海洋中都生活着海龟。

认识“我”

海龟是海龟科、海龟属动物。头部和背部有对称的大鳞,前额也有一对鳞。全球目前现存的有7种海龟:棱皮龟、蠵(xī)龟、玳瑁、橄榄绿鳞龟、绿海龟、丽龟和平背海龟。其中绿海龟、玳瑁、蠵龟、丽龟和棱皮龟在中国的沿海有分布。

它们寿命可达100岁以上, 据《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记载,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是动物中当之无愧的老寿星。在野生环境中,海龟的生长速度为每年10-15千克, 2-4岁时生长速度最快,但在人工饲养下,生长速度会更快一些,尤其是1-2岁时,每年能长30千克。

海龟用肺呼吸,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它们要将头伸出水面呼吸,但它们依靠肛囊过滤氧气的话,也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在水下活动,但是到了晚上,则要浮在水面上休息。

海龟吃的东西很杂,一般会吃一些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海藻等,食量很大。海龟吃水草时候会吞进海水, 摄取了大量的盐,因此,它们的眼窝后有排盐的腺体,能把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也能使喝进的海水经盐腺去盐而淡化。

每年的4-10月为它们的繁殖季节,在这个季节,它们会回到出生地产卵,繁育后代。海龟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它们能够识别自己的出生地,因此一到繁殖季节,就算远在千里之外,也要回到出生的地点去产卵。科学家曾在一只受救治的海龟身上安装追踪设备,这只海龟从中东出发,在它的追踪设备失效前,它游了8200公里,几乎到了泰国。但随着海滩上的人工建筑增多, 有的海龟因找不到出生地而造成终生不育。

“我”与鸡同祖先

根据国外研究者发现,海龟演化历史最远可追溯到七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当时的海龟还是肉食性动物,被称为古海龟,体长为3.5米,它们是名副其实的 “海洋活化石”。

有科学研究表明,海龟与鸡有共同的祖先。海龟除了嘴巴与鸟喙相像外,它们还有一项超强能力,也让鸡甘拜下风,那就是超强的生蛋能力,大多数的海龟一次能够生91-157枚蛋,多的甚至有238枚。雌雄交配后,它们会挖一个直径约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坑,把蛋产在坑里,生完蛋以后,将坑用沙子覆盖再回到海洋,它们一年可以生蛋23次,一年产蛋在2000-3000个之间。

“我”坚强活着

经历了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地球,200万年前的海洋生物灭绝,它们活过了恐龙,活过了众多的海洋生物,艰难的生存下来,坚强的活着。尽管这样,它们现在的生存依旧很难,还要一直坚强下去。

据记载,1492年哥伦布航海时,海龟数目庞大, 在加勒比地区,仅成年绿海龟就有9100万只左右,但几百年后的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海龟加起来,都不及当时一种海龟的十分之一。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杰作:大量偷猎海龟蛋,栖息地丧失、雌雄比例剧烈失调等等。

猎捕海龟蛋:前面我们提到,雌龟一年能产几千只蛋,但它们却难以躲避“偷蛋贼”的觊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禁止海龟蛋买卖,但海龟蛋量大好捡,两年前,四名菲律宾水手往船上搬了 1.9万颗蛋, 价值已相当于7400美元,这是他们当地年均收入的三倍,受利益驱使,总有人在冒险。当然海龟蛋要变成小海龟,它们还要躲避天敌的袭击,刚孵出的小海龟都要离开巢穴,爬过沙滩,回归大海,这时,它们的天敌:海鸟、大蜥蜴就会来袭击,导致了小海龟的生存几率极低,大约100只中仅有1-2只能存活。

栖息地的丧失:一方面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它们的巢穴被淹没,增多的飓风也会摧毁它们的巢穴,海龟蛋被毁坏;另一方面,海滩的开发,原本的海滩变成了海景摩天大楼、海景房,让海龟丧失栖息地,它们可以筑巢的地方不断缩小,有的雌龟因此会终身不育。

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导致了海龟雌雄比例严重失调。据科学记载,在雷恩岛,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绿海龟筑巢岛,每年会有大量绿海龟在则产卵,但在这出生的雌性海龟是雄性的116倍。


尽管如此,它们依然坚强,困难的时候,它们积极寻找筑巢地,它们可以减缓新城代谢,甚至能够几个月不吃东西,还有的雌龟可以在间隔10年后再次产卵,繁殖后代,甚至当雄龟数量少时,一只雄龟可以与多个雌龟交配,坚强的活下去。

结语

全球七种海龟都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或“极危”;所有海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海龟的国际商业性贸易,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我国海域内分布的玳瑁、棱皮龟、绿海龟、太平洋丽龟和蠵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尽管人类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关闭部分渔场,更换钓鱼钩以免误伤海龟等等,但海龟的生存现在依然不容乐观,在保护海洋生物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