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贴现简单说(贴现是怎么产生的?)
信誉卓越的吉列刀片公司要买100万美元的钢材,它只拿出20万美元现金,同时交给自来钢铁厂一张纸片,上写:“这是价值80万美元的吉列刀片公司钞票,半年后可以向吉列公司贴现。”1个月后,钢铁厂在购买80万美元的设备时付出了这张“钞票”:“拿好了,这是大名鼎鼎的吉列公司的钞票,到期即可兑换哦。”··就这样陆续转手5次,5笔买卖全部成交。
3个月后,拥有这张“钞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现金,一家金融公司说:“给我这张钞票,我付给你80万美元现金。”在扣除3个月贴现利息后,金融公司付账。又是3个月后,它们向吉列公司领取了80万美元现金。
结果是因为有了这张票据,3个月内多了5次买卖,虚拟资金增加了5次流动。
这就是票据贴现,那么票据贴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助益呢?
票据贴现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或贴现公司(融资公司)收进这些未到期的票据或短期债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对持票人来说,贴现是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获得流动性的行为,这样可提前收回垫支于商业信用的资本,而对银行或贴现公司来说,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结合的放款业务。
票据贴现可以使一部分闲散资金拥有者互相利用,共获利益。故贴现在货币市场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票据贴现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较,有许多特殊的优点。对银行来说,贴现银行可获得如下利益:利息收益较多;资金收回较快;资金收回较安全等。对于贴现企业,通过贴现可取得短期融通资金。
银行在贴现票据时,贴现付款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银行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x(1-年贴现率x贴现后至到期天数÷365天)
票据贴现的出现是有其现实基础的。要知道企业运营跟我们过日子没有什么不同,也经常会因缺钱而犯愁,比如回款不及时、比如出现大额投资项目等,这时就急需周转资金,可是贷款周期较长,依靠贷款往往会失去商机。这时,中小企业手中的票据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一般来说,采用商业汇票进行交易结算的中小企业,往往持有大量汇票。而从企业收到票据至到期兑现日,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而其中的银行承兑汇票以及付款方为优质大型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恰是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低成本融资资源。
票据贴现可分为卖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和协议付息票据贴现业务。也就是说,票据贴现利息的承担方可是卖方,也可是买方,还可由买卖双方协商按比例共同承担,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如中小企业在业务交往中作为买方,面临强势的卖方时,卖方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票据支付。因为对卖方而言,接受票据就意味着自有资金的冻结,或者需要用贴现利率换取资金流动性。对此,中小企业可选择对买、卖双方有益的“买方付息票据”,即票据贴现的利息由买方支付。这样,作为买方的中小企业,能随开随用,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流动资支持,并通过该产品约期支付、现金采购,获得商业折扣,达到降低资金本的目的。对卖方来说,既不需付出贴现成本,又能利用票据结算规范买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减少赊销风险和坏账损失。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票据贴现的种类还可以根据票据的不同分为银行票据贴现、商业票据贴现、债券及国库券贴现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