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是几点钟文学常识(古代打更人是如何计时的)
大家是不是经常在电视和影视中看到有一个画面,到了晚上有一人提着灯笼敲着锣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半夜三更不睡觉,在街上大喊大叫?他们就是时间播报员,在古代称“打更人”
众所周知时间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想要知道时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看看手机和手表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几点,有些人懒一点就喊一下:“小度小度,几点了”智能AI就会给你报时。那么,在封建的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他们是怎么获取时间的呢?
在古代,白天的时候,可以依靠太阳来计算大概的时间,等到太阳落山后,就很难计算时间,这时古代就设立了一个职位:“打更人”,打更人就是晚上给大家报时的。那么打更人是靠什么去计算时间呢?
这就不得不夸赞古代人的智慧,他们为了计算时间,发明了不少的工具,例如:漏刻,沙漏,燃香,日晷等等。据中国殷商甲骨文记载,殷商时期他们就已经使用日晷来估算时间。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 (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将跟着变动。
而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漏刻这种方式估算时间,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雕。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但由于冬天水容易结冰,所以就发明了沙漏,沙漏的原理和漏刻一样,但沙漏更加精准一点也不会受天气影响。当然普通的老百姓可是买不起这些计算仪器,那么他们就会使用燃香的方式估算时间,一炷香大概半个小时。那么,打更人则会根据滴漏和燃香的方式计算时间。
根据古人的推算,一夜共有五更,也就是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晨5点。每隔2个小时就要报更一次,那么一更就是戌时晚上7点到9点,二更就是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三更就是子时晚上11点到第二天夜间1点,四更就是甲时夜间1点到3点,而五更则是寅时夜间3点到5点。
打更人是怎么报时的呢?根据时间不同,打更人敲锣和喊的口号都不一样,有快有慢,有深有浅。晚上7点打更人就开始上班了,先打落更,一慢一快连续三次,声音如同咚——咚——咚,嘴里还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为了提示大家晚上已经到了,大家准备可以睡觉了。到了打二更,就打一下又一下,连续多次,嘴里喊着:“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到了打三更,百姓们都睡了,敲锣就会轻一点,就敲“一慢两快”,嘴里喊着:“平安无事”。到了打四更就“一慢三块”,嘴里喊着:“天寒地冻,小心保暖”。到了五更就“一慢四快”,嘴里喊着:“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为什么不打到六更到五更就结束呢?因为在古代没有像现代这么多丰富的夜生活,古代人的生活都比较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现在的人天天蹦迪熬夜,不秃头才怪。
所以听到五更天的报时,古代的人就起床准备做家务,下田干农活,皇帝也是在五更天就开始上早朝,文武百官在三更就要起床准备进朝等着开会,古代人上班的时间比我们现在还要早。
那么,这份工作是什么人做的?打更人胆子那么大,不怕见鬼吗?
在元朝年代,打更人是由下层百姓从事的,到了明朝开始摆烂了,大部分是由乞丐从事,到了清朝重新整顿之后就由官兵兼职。打更人肯定会害怕,毕竟半夜三更街上就你一人。但是没办法呀,生活所迫只能硬着头皮干,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适应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怕了。
别看打更这个工作很轻松,就喊喊口号敲敲锣的,打更人常年无休,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要准时准点的上班。当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打更人才开始工作。
如果报错时间,程度较轻就扣钱,但严重就直接开除。而打更人也是要身兼多职,除了日常报时工作还需做好巡逻工作,因为在古代是没有摄像头的,那么打更人就要安保工作就交给打更人,他们需要一边报时一边巡逻。
遇到火灾还要兼职灭火和疏散人群的工作,由于古时候的房子都是用木材建造的,而百姓是依靠蜡烛的烛光做灯,所以很容易就把东西烧起来。打更人遇到小火可以自己把火扑灭,但如果是熊熊大火,他的锣敲就会非常急促并大喊:“着火啦着火啦”这样才能把百姓喊起来帮忙灭火。所以打更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工资微薄。
打更人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他们,百姓是不能够清晰知道时辰,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正因为有他,百姓才能够清晰地知道时间,而且百姓还不会厌烦他,相反在百姓心里打更人的存在能够让百姓感到很安心。
到了民国时期,慢慢地有了怀表、钟表等先进的计时工具出现,打更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古人的智慧还是值得我们赞叹。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好了,现在有了手机,手表,智能AI,但是在我们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要多多回头看看古代人和事,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够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