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格勒为什么是俄罗斯的飞地(德国龙兴之地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跟德国有啥关系?)
最近立陶宛的铁路运输部表示:从18号开始,
停止为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州运输被欧盟列入制裁目录的商品提供过境服务。

听起来好像挺拗口,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欧盟所禁的俄罗斯商品,不能通过铁路进入立陶宛境内。铁路禁完,公路也给禁了。

哎呀,立陶宛这个小国,又开始花式作妖了。
当然啦,今天咱们不讨论欧洲的那些糟心事,
只来解决一个问题:
这个距离俄罗斯本土只有360公里的飞地,
怎么就成了德国的龙兴之地了呢?

科普趣事多,且听弟球说。
加里宁格勒州面积1.51万平方公里,
这个大小放在我国,比首都北京要小上一点。

放在俄罗斯的83个联邦主体中,排名倒数第9.
人口也不多,刚好一百万。
作为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
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的直线距离约360公里。
大家注意我画的这条直线,

它穿过了立陶宛、拉脱维亚,还有一小部分白俄罗斯领土。
但铁路和公路肯定不会按照画的这条直线走。
来看这张欧洲铁路分布图。

假如你现在身处莫斯科,目的地是加里宁格勒,
那你需要先到斯摩棱斯克,再来到白俄首都明斯克,
然后一路往西来到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
辗转考纳斯之后,你才能到达首府加里宁格勒市。
所以,从铁路这个角度来说,
甭管俄罗斯走的是考纳斯还是维尔纽斯,
立陶宛都是俄罗斯本土连通加里宁格勒的必经之路。
当然补给线肯定是不会断的,毕竟还可以走海路,

但立陶宛切断陆地通道这招,明摆着就是要恶心俄罗斯人。
飞地的诞生
好了,在了解了大致情况之后,
一个问题自然就出现了:
为什么加里宁格勒会成为俄罗斯的飞地呢?
来,大家系好安全带,跟弟球一起穿越回1945年的欧洲大陆。
现在我们就身处加里宁格勒市啦,

噢,不对,既然是二战时期,
它的名字应该叫:柯尼斯堡。
但此时映入我们眼帘的可不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英国皇家空军自打1941年开始,
就对这里进行了多次轰炸。

1943年4月28号的晚上,
英国人往柯尼斯堡扔下了一枚重达11000磅的炸弹。
1944年8月26号到30号,英国皇家空间更是出动了189架次轰炸机。
此时的柯尼斯堡有20%的工业设施和41%的住房被摧毁。

而到了我们穿越来的1945年,英国人虽然不炸了,
苏联军队又来了。
等4月份苏联占领这里时,

别说基础设施了,人也基本被炸个差不多了。
二战结束后,在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坚持下,
柯尼斯堡最终被划到了苏联的版图上。
不过,土地虽然是要来了,它该归谁管理呢?
如果单看地图,

划到立陶宛或者是拉脱维亚这两个加盟共和国中的一个是最合乎逻辑的。
但介于一战后,海罗的海这三个国家跟苏联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所以,最后柯尼斯堡就归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了。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苏联的主体民族是俄罗斯人。
此时已经是1946年,好巧不巧的,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去世了。

为了纪念这位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加里宁格勒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说到这,如果你还记得今天视频标题的话,
一定会问一个问题:
柯尼斯堡或者说加里宁格勒和德国人有个毛关系?
很简单:因为柯尼斯堡在二战时隶属于东普鲁士,

直白点说:它是德国的领土。
更悲催的是:柯尼斯堡还处在苏德战场的最前沿。
你说:不炸你炸谁?
德国的“龙兴之地”
那么加里宁格勒所在的东普鲁士和德国有啥关系呢?
事情是这个样子滴:
普鲁士是波罗的海东南沿岸一个地区的名字。
由于生活在这里的古普鲁士人信仰原始宗教,
所以为了让他们皈依基督教,
罗马教廷就命令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条顿骑士团,

攻占了普鲁士地区。
由于当地盛产与黄金近乎等价的琥珀,
所以条顿骑士团就在这里建立了柯尼斯堡。
在与西欧各地的贸易中,柯尼斯堡迅速崛起。
大量德意志人也迁徙到柯尼斯堡。
以柯尼斯堡为支点,条顿骑士团又控制了今天的立陶宛和爱沙尼亚。
但由于接下来在与波兰和沙俄的战争中纷纷落败。
条顿骑士团陷入低迷,且成为波兰的附庸。
1525年条顿骑士团团长宣布不再效忠罗马教廷,
世俗化之后,成立普鲁士公国,并全体皈依新教。

随后统治普鲁士公国的家族又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勃兰登堡侯国联姻。
17世纪中叶波兰与瑞典发生矛盾,
普鲁士公国借机摆脱了波兰的控制。
1701年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爆发战争,
普鲁士公国因大力支持前者而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在不断的扩张与吞并下,
普鲁士王国与勃兰登堡在版图上终于连接在一起。
最终1871年,德意志帝国出现了。

听懂了么?
没听懂也没关系,大家只要记住
普鲁士王国与勃兰登堡合体就可以了。
这是德意志帝国在1900年时的行政划分图。

占据绝大部分的灰色就是普鲁士王国。
换句话说:德意志帝国的主体是普鲁士王国,
而今天德国又是当年德意志帝国的一种延续,
所以说东普鲁士是当今德国的龙兴之地,是说得通的。
龙兴之地?or异域风情?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
既然东普鲁士有德国的基因,
为什么今天没听说过加里宁格勒要回到德国的怀抱呢?

其实啊,当它的名字由柯尼斯堡变成加里宁格勒之后,
就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德国的领土了。
因为,这块土地在姓苏之后,
苏联人马上就开始了“去德化”的工作。
比如当地300万德国居民被有组织的迁到了德国本土,

同时苏联还迁来了大量俄罗斯人,
再加上当时不是刚打完二战嘛,
很多刚从西欧战场上下来的军人,
就直接在加里宁格勒复员了。
除此之外,当年德军也俘虏了很多苏联人,
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苏联人,也没到故乡,
直接原地落户了。

1959年加里宁格勒那60万人口中,
俄罗斯人超过了80%,除此之外还有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前面还说到:二战中柯尼斯堡基本算是被夷为平地嘛,
正好,苏联就借着其强大的工业体系,
在这里完成了战后重建。
不过,重建的那建筑肯定不是德式的。
当然,也不是一点德式建筑都没有。

俄罗斯人修复了一些当年柯尼斯堡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还是吸引了不少德国人回来参观的。
但对于德国人来说,
再怎么参观这片曾经的龙兴之地,
它也只能被称之为:历史或者是异域风情。
而对于360公里外的俄罗斯人来说,
由于加里宁格勒飞地的性质,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不可能对这里投入大量的精力。

因为只要俄罗斯在国际上有点动作,
加里宁格勒就会受到波及。
这就意味着:你投入得越多,损失的就有可能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