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西平县属于哪个市哪个省(河南省西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驻马店市北端,地处北纬33°10’-33°32’,东经113°36’-114°13’。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漯河市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邻,北和漯河市源汇区、召陵区交界。西平县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和肉类产品百强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全国绿色农业试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绿色名县,全省发展县域经济扩权县、全省推进城市化进程重点县、全省畜牧强县、全省职教攻坚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历史沿革

西平县,古为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据《路氏前纪》卷六载:柏皇氏之后柏常为黄帝地官,柏亮为颛顼师,柏昭为帝喾师,柏同为周太仆,皆为柏族。

春秋(公元前770一前476年),为柏子国,简称柏国。其城治在今县西境吕店附近。《左传·鲁僖公五年》载:“江、黄、道、柏方睦于齐。”杜预注:“柏,国名、汝南西平有柏亭。”后来为楚国所兼并。

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西平地属于韩国东南境。

秦(公元前221一前207年)统一海内,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西平地属颍川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29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秦以其地为颍川郡。”郑樵《通志》谓,秦颍川郡,即今颍川、淮阳、汝南等郡地。西平地在战国时属韩,在秦代自必属颍川郡。秦楚之际,西平地初属韩王成,成死属韩王郑昌。

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因秦制。据《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载:“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属豫州,领县三十七,西平居其一”颜师古注:“有铁官。莽曰‘新亭’。”应劭注:“故柏子国也,今柏亭是。”县治设于柏国故城。西平县的建置,始于此时。

后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置定颍县。《水经注》云: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颖县。李兆洛《地理志韵编》载:定颍县在今西平县东。《大清一统志》汝宁府表中,西平县与定颍县并列一格,且将定颍县置于西平县之下。又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定颍县治在今西平县城东十里许之洪河南岸。综上,定颍县实为分上蔡县西部、西平县东部地所置。此后,历经魏、晋,至南朝刘宋废除。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丞相于定国为西平候。更始二年(公元24年),封李通为西平王。建初七年(公元82年),徙封广平王刘羡为西平王,析汝南郡八县置西平国,章和二年(公元88年),仍为县。孝安帝时(公元107一125年),封邓宏、邓广德为西平王,邓甫德为都乡侯。孝安帝延光年间(公元122一125年),封尚书令郭镇之为定颍侯。以上,均为与西平县建置有关的事。

《水经注·抚水》曰:“西平县,故柏国也,汉日西平。其西有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日西平。”这西平县命名的由来。

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20-265年),西平县地处中原,属曹魏豫州汝南郡。

两晋(公元265、420年),西平县仍属豫州汝南郡。《晋书·地理志》载:豫州汝南郡统县十五,西平为其一。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豫州诸郡为石赵所据。建武、大兴间(公元317-321年),西平介于东晋、石赵两大之间,史称“两属”。及至石赵衰亡,豫州汝、颍各地复为前燕、苻秦所据。其间,东晋也曾多次兴师收复故土,然系随得随失。在此长期战乱年代,西平县的归属亦随之多易,先属石赵,继而属前燕、苻秦,后又属东晋。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西平县初属刘宋司州(豫州)汝南郡。《宋书·州郡志》列有豫州汝南郡太守、西平令之名,然属侨立,并非实领其土。后魏拓跋氏崛起,统一黄河流域,西平县属汝南郡。其后,又分汝南郡置襄城郡,属豫州,治西平、领县三:义绥、遂宁、武阳。李兆洛谓,襄城郡治,在今西平县西四十五里。据此,应为县西境师灵镇附近或即师灵镇。陈芳绩《地理沿革表》谓、武阳,魏析西平置,属豫州襄城郡,在县西南境。《大清一统志》谓,遂宁、义绥二县均今遂平县。《隋书·地理志》谓,吴房故曰遂宁,北齐废义绥入遂宁。后魏分东西时,西平隶东魏。

北齐改襄城郡为文城郡,仍治西平、置武阳、属豫州。北周因之,属舒州(大象二年一一公元580年改豫州为舒州)。

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南北,改州为郡,西平县属汝南郡。《隋书·地理志》载:汝南郡统县十一,西平居其一。注:“后魏置襄城郡,北齐改郡日文城,开皇初郡废。又有故武阳县,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日吴房,大业初省。又有洧州、灊州,并北齐置,开皇初皆废。”宜都杨守敬《北齐疆域图》标示,洧州、灊州均在西平西南境,其地似占有今遂平县西境、泌阳县北境。又据《大清一统志》及《河南通志》载:开皇初郡废,县还故属,大业末县废。

唐(公元618—907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西平县属河南道蔡州。但西平县建置多变,归属亦时易。兹据新旧《唐书·地理志》蔡州汝南郡西平县、许州颍川郡郾城县的记载,综合为: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西平县,属道州(今郾城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废,西平县并入郾城县,隶蔡州(豫州)。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分郾城县置西平县,不久又废入郾城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郾城县置西平县,属仙州(今叶县),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州废,西平县属豫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属汝南郡(改豫州为汝南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仍属豫州(改汝南郡为豫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属蔡州(因避代宗李豫讳,改豫州为蔡州).。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西平县属急州(今郾城县)。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州废,西平县复隶蔡州。

五代(公元907—960年),西平县隶河南道蔡州。《新五代史·职方考州表》中,仅列梁、唐、晋,汉、周继续领有蔡州。杨守敬《五代舆地图》载:西平县属彰义军蔡州。

宋(公元960—1279年),改道为路,西平县属京西北路蔡州汝南郡淮康军节度,县治在今西平县城。《大清一统志》载:宋高宗南渡后,废遂平县为吴房镇,设蔚司,属西平县,后来金居中原,仍置遂平县。

金(公元1115一1234年),因宋制《金史·地理志》载:西平县属南京路蔡州防御使。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升蔡州为镇南军节度。

元(公元1271一1368年),行政区划为行省、路、府、州,县,一般来说,以路领州、领县,也有府州直隶于行省的。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西平县属蔡州,隶汴梁路。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升蔡州为汝宁府,直隶河南江北行省,领县五、州四,西平为汝宁府领县之一。

明(公元1368一1644年),初沿元制,后革除行中书省,全国置十三布政使司,西平县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明史·地图志》载:“汝宁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二”,西平县为其一。

清(公元1644-1911年),初年,“画土分疆,多沿明制”。《清史稿·地理志》载:“汝宁府,隶南汝光道,领州二、县十二”,西平县属汝宁府,隶南汝光兵备道。光绪末年,升浙州厅为直隶厅,因而改南汝光兵备道,西平县属汝宁府,并隶南汝光浙兵备道。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公元1912一1949年),元、二年,西平县行政归属同晚清。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八月,内务部修正全国行政区划,废除府、厅、州,将河南省划分为四道。西平县属豫南道,道尹公署驻信阳县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西平县直隶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十一月,河南省政府划分全省为十一个行政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西平县属河南省行政第八区(专员公署驻汝南县城),直至1948年解放。

抗日战争末期,日本侵略军打通纵贯我国南北的平汉、粤汉铁路线。1944年5月占领西平县,遂以其“以华治华的手段,收罗民族败类,拼组“治安维持会”,后改为“县政府”,萘毒西平人民,至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达一年又四个月。

1944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某部,由桐柏山区进军遂平、泌阳、舞阳、西平山区,开辟豫中军分区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在合水镇召开西平县各界人士大会,宣告“西平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先后开拓出山、酒店、合水、仪封、吕店、权寨等乡镇,几乎占全县十四个乡镇的一半。行政上归豫中地委、专署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新四军五师某部南下桐柏山区作战略转移,西平县复为国民党统治。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冬,人民解放军挺进豫中、豫南,国民党地方政权惶惶恐恐,日趋土崩瓦解。年底,遂平、西平人民在中共豫西二地委领导下,成立了“遂(平)西(平)军政办事处”。1948年2月,遂西军政办事处与遂平爱国民主政府合并,成立“遂西爱国民主政府”。8月,遂西爱国民主政府分开,正式成立西平县委和县政府。11月15日,西平县政府进驻西平县城。嗣后,陆续在全县建立、健全区、乡政权,组织县大队、区中队人民武装。西平县彻底解放。1949年4月,西平县展确山行政公署领导,公署驻驻马店镇。6月,改确山行政公署为信阳专区,专员公署驻信阳,西平县亦随之属信阳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西平县仍属信阳专区。为了便于对老王坡蓄洪区的统一领导和治理,1954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命令,将原属郾城县的五沟营、人和、宋集等八十四座村镇划归西平县。1965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命令,分信阳专区,增设驻马店专区。西平县改属驻马店专区。1970年,属驻马店地区。2006年,属驻马店市。

行政区划

清康熙三十年(1691),全县21保。即:坊廓保、留册保、永丰保、重渠保、仙侣保、兴贤保、义亭保、新丰保、崇教保、仪封保、大堰保、王寨保、里仁保、洪村保、云庄保、范二郎保、安抚保、师灵保、常济保、抚治保、乐业保。

清末,全县划为7区,区辖保。第一区,名城,包括县城和附近关厢;第二区,名坊字乡,包括坊廓、安抚、乐业、抚治4保;第三区,名永字镇,包括永丰、留册、重渠、仙侣、义亭5保;第四区,名兴字乡,包括兴贤、新丰、大堰3保;第五区,名常字乡,包括常济、师灵、洪村、王寨4保;第六区,名崇字乡,包括崇教、仪封2保;第七区,名云字镇,包括云庄、里仁、范二郎3保。

民国元年至19年(1912一1930),因清2l保建制。民国20年2月,全县划为7个自治区,区辖乡、镇、街。分为155个乡,16个镇,14个街。民国25年春,推行保甲制,将原7个区185个乡、镇、街划为4个区,69个乡、镇,554保,6000余甲。是年,又将69个乡、镇易名为69个联保,联保辖保,保辖甲。10─15户为一甲,10─15甲为一保。

民国30年取消区和联保,并保、甲,设乡、镇。全县为14乡镇,273保,3000余甲。

民国35年,全县为14个乡、镇,272保,296l甲,直至西平解放。14乡、镇是:出山镇、仪封镇、合水镇、中山镇、共和乡、重渠乡、永安乡、永丰乡、泥河乡、权寨乡、文城乡、金刚乡、新治乡、洪溪乡。

1948年2月,建立西遂爱国民主县政府,在西平西部建立4个区,出山、仪封、合水和吕店建立临时区政府。8月,建立中共西平县委员会、西平县民主县政府,全县设8个区。即:城关区、盆尧区、二郎区、仪封区、牛昌区、张湾区、合水区、出山区。基层组织,仍以原保甲为基础。

1948年10月,全县为七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盆尧,第三区二郎,第四区专探,第五区权寨,第六区合水,第七区出山。

1949年春,废保、甲,建立区、乡、闾,全县仍为7个区,下半年,城关区易名为洪河区。1950年10月9日,将原区、乡公所改为区、乡政府,并定名原洪河区为一区,盆尧区为二区,二郎区为三区,专探区为四区,权寨区为五区,合水区为六区,出山区为七区。1951年9月,将七区(出山)北部宋庄、刘楼、徐庄3个乡和六区(合水)北部花园吴、师灵、邢庄、刘集、油坊张、洼郭、簸箕张、董桥、张金堂、洪村铺、谢庄、张店、吕店、袁庄14个乡划出,增设第八区,区政府设吕店。

1954年2月,将原郾城县所辖84个村镇划归西平,建立第九区,区政府设五沟营。至此,全县为9区1镇164乡。

1956年4月,撤销区,建立中心乡和小乡。全县设25个中心乡,156个小乡。

1957年3月,取销中心乡,将全县81个乡,合并为33个乡、镇。

1958年4月,合并33个乡、镇为25个乡、镇。7月,合并为15个乡、镇。7月22至28日,撤销乡、镇建制,将3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为1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辖90个生产大队,982个生产小队。

1958年10月,高桥、刘店、五沟营3个公社合并为老王坡公社,全县为13个公社。

1962年3月29日,撤销老王坡公社,建立李庄杨公社、人和公社、五沟营公社。原出山公社划分为出山、酒店、芦庙3个公社。5月设杨庄水库迁移安置办事处。10月城关公社划分为城关镇和城关公社。至此,全县为18个社、镇,一个办事处。

1963─1966年,城关公社与李庄杨公社合并,建立城郊公社。酒店公社并入出山公社。杨庄水库迁移安置办事处改为杨庄公社。

1977年6月,建狄庄公社,8月改为酒店公社。至此,全县有17个公社、1个镇,社辖289个生产大队,3520个生产小队。

1983年4至12月,改社为乡,县辖l镇17乡,即:城关镇、城郊乡、重渠乡、盆尧乡、五沟营乡、人和乡、宋集乡、权寨乡、谭店乡、师灵乡、吕店乡、出山乡、酒店乡、芦庙乡、杨庄乡、专探乡、二郎乡、焦庄乡。

1985年,全县有1镇17乡,288个行政村,1216个自然村,3520个村民小组。城关镇设4个居民委员会,43个居民组。

1994年10月,师灵乡改为师灵镇。五沟营乡改为五沟营镇。

1995年11月,权寨乡改为权寨镇。

1997年12月,出山乡改为出山镇。

2005年6月,撤销柏城镇,其部分行政区域与盆尧乡翟庄、徐魏庄2村共同组建柏城街道。撤销柏城镇,其部分行政区域与环城乡的耿庄、王庄、谭店乡的桂李村、宋集乡的席赵村共同组建柏亭街道。2005年11月,酒店乡并入出山镇。

2007年、2008年,西平县辖柏城、柏亭2个街道及师灵、权寨、出山、五沟营4镇,环城、宋集、谭店、吕店、芦庙、杨庄、专探、二郎、蔡寨、焦庄、重渠、盆尧、人和13个乡和老王坡。全县196个行政村1760个村民小组、18个社区92个居民小组,1215个自然村。

2009年,西平县辖柏城、柏亭2个街道及师灵、权寨、出山、五沟营4镇,环城、宋集、谭店、吕店、芦庙、杨庄、专探、二郎、蔡寨、焦庄、重渠、盆尧、人和13个乡和老王坡。全县196个行政村1760个村民小组、18个社区92个居民小组,1205个自然村(小区)。

2010年7月,盆尧乡改为盆尧镇。

2013年撤销西平县环城乡设立柏苑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该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环城乡政府所在地。

2016年,吕店乡改为嫘祖镇。

2017年,宋集乡改为宋集镇。

2018年,二郎乡改为二郎镇。

2022年西平县辖3个街道、8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柏城街道、柏亭街道、柏苑街道、师灵镇、五沟营镇、权寨镇、出山镇、盆尧镇、嫘祖镇、宋集镇、二郎镇、重渠乡、人和乡、谭店乡、芦庙乡、杨庄乡、专探乡、蔡寨回族乡、焦庄乡;老王坡农场。全县有35个居委会,250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