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陇南:用“气象慧眼”守护生命防线

来源:【新甘肃】

陇南:用“气象慧眼”守护生命防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海晓宁 通讯员 刘 丽

7月初,一场特大暴雨袭击陇南,3县日降水量首次同时超100毫米,61个站点大暴雨、单日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出现、徽县单日降雨量刷新近30年全年极值纪录……面对这场气象记录以来范围最大、强度罕见的暴雨考验,陇南市气象局以精准预报为盾、以精细服务为矛,用“气象慧眼”为全市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数字堤坝”。

7月1日9时,首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直抵党政决策层;72小时内,市县两级发布暴雨预警信号37次,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14次,预警信息通过新媒体矩阵实现“秒级速达”……在7月3日凌晨暴雨最强时段,气象部门实施“双叫应”机制:凌晨3时21分起,值班员通过电话、微信直连市委书记、应急管理等8部门负责人,为人员转移争取到黄金窗口期。

这组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昼夜坚守。

“暴雨红色预警平均提前4小时发布。”陇南市气象台台长宁和平说。在陇南市气象局的预报员队伍中,80%为“气象新兵”。为了及时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市气象局依托智能网格预报、雷达外推等技术手段,构建起“数值预报+人工智能+本地经验”的研判模式。面对复杂地形下的极端降水,他们大胆采用“滚动升级”预警策略:徽县气象台19时发布蓝色预警后,8小时内连续两次升级至红色预警,精准锁定江洛等乡镇的100毫米以上强降雨带,为当地连夜转移群众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筑起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从Ⅳ级到Ⅰ级,应急响应级别在13小时内完成“四级跳”,折射出气象服务的敏锐性。气象部门创新构建的“新媒体矩阵+传统手段”传播体系,确保预警信息让群众及时知晓。

在成县王磨镇,村干部手机上的山洪红色预警短信与村头大喇叭的方言播报同步响起;在武都区,抖音平台发布的暴雨避险动画视频点击量破百万……

陇南市水务局防汛科负责人刘映超说:“这次暴雨过程虽然破纪录,但预警信息比雨滴更早到达每个角落。”

7月3日凌晨,当监测到雨量突破临界值时,陇南市气象局果断建议防汛指挥部启动群众转移机制。截至当日9时,全市7县区2054名群众安全转移。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