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股债波动:理财公司如何应对?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2024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2.65%明显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在近日召开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指出,应对低利率挑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推动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型有四大方向: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二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三是强化资产交易业务;四是推行综合化经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理财公司正通过组合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寻找破解之道。
“单一依赖”向“多元配置”转变
普益标准方面指出,在全球宏观环境日趋分化,国内面临低利率、资产荒困境,以及被动化投资浪潮兴起的背景下,资产配置正在经历从“单一资产依赖”向“多元配置制胜”转变的新阶段。
普益标准方面分析,一方面,在低利率背景下,传统短期产品难以维持较高收益率,银行理财公司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延长投资期限,适当提高中长期产品的占比,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对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银行理财机构应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完善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向多元化、跨市场资产配置方向升级,密切跟踪市场动态,重点关注含权类产品和主题“固收+”类产品发展机遇,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信银理财总裁董文赜表示,对理财行业而言,组合管理很重要。通常讲“固收+”产品实际上就是以固收类资产如债券打底、加权益类资产如股票来增厚收益,但每类资产从流动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来看都是不同的,都有着各自的波动和收益特征,几类资产如果组合又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变化,因此如何组合好输出主动可控的波动和收益,显得尤为重要。
汇华理财总经理王茜指出,当前资管行业的规模很大,但是资产类别相对比较单一,可以说是大而不深,其成因有三:一是市场趋势本身;二是机构发展的路径依赖,比如固收投资为客户提供了好的投资体验,投资者进一步用脚投票;三是过去二十多年(除最近几年外),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保值、增值和对抗通胀)主要由房产投资满足,虽然过去几年房地产作为主要财富载体的逻辑已发生转变,但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居民财富管理习惯的养成,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含权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指出,当前处在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中,资产波动性呈现上升态势,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合意资产缺乏和波动性加大的双重挑战。对此,资产管理行业的转型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强化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完善权益投资体系,拓展REITs等另类资产配置,构建跨市场多策略投资组合,打造与市场演进相匹配的资产配置能力。二是深化普惠服务创新,把握指数化投资趋势构建阶梯式产品矩阵,运用智能投顾技术降低服务门槛,提供透明化、低成本、定制化财富管理方案。三是突破机构转型瓶颈,针对理财市场客户拓展、公募基金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保险资管投研能力提升等关键领域实施结构性改革。在制度变革与市场进化协同作用下,中国资管行业需要加速构建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居民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发展新范式。
董文赜认为,理财公司可考虑将固收产品作为“第一增长曲线”的载体、含权产品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载体,有序推进建设,将有利于银行理财的可持续发展。希望理财行业能打通资本市场堵点,通过明确自身定位,逐步提升多策略多资产投资能力,为行业稳健发展打好基础。
董文赜表示,信银理财上半年根据客户需求,加大含权产品创设,提升组合管理能力;下阶段会通过体系化建设,更加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布局,不断提升产品全过程的组合管理能力。
普益标准方面认为,“固收+”产品能够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增加收益弹性,已成为银行理财机构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在国内优质固收资产打底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配置海外资产、黄金资产等寻求一定的超额收益。此外,应精细化客户分层管理,并通过科技赋能智能投顾,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提供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长期稳健增值。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