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举办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浚录 记者 陈朝和)“你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把一个项目磨精’和‘各方面都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近日,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向瑾作了“体育教师专项能力”论文报告后,迎来评委的提问,他逐一应答。
当天,由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四川省排球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四川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举办。来自四川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的400多名代表通过大会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等形式,分享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共同探讨体育学发展新路径。
在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体医工融合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主题,从学科发展、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等角度,阐释新观点,为与会者提供实践指导。大会还设置了8个分会场和墙报展览区,进行了345个专题报告和471个墙报交流。青年学者聚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分享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是不少论文作者的研究方向。有学者在交流中建议:“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模式,把学校技能普及功能、体校专业化训练优势相结合。”
四川省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李秀萍表示,此次大会的研究议题涵盖了大中小幼全学段的体育教育,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以前,有的中小学体育课采用‘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总结放松’三段式结构,如何在传统框架中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今后应该着力探索的方向之一。”李秀萍说。
作者:王浚录 陈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