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连心桥,他们跨越了3000多公里——岳阳市一中西藏班暑期家校交流活动纪实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通讯员 黄瑞贤
7月的岳阳骄阳似火,而雪域高原却凉风习习。在这个暑假,岳阳市第一中学的老师们带着学校的嘱托,跨越3000多公里,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家校交流活动。
从7月11日至7月22日,由学校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先后赴西藏拉萨、林芝、那曲等地,通过返藏护送、集中家长会和入户家访等形式,搭建起湘藏两地教育的连心桥。
千里护送显真情
7月11日下午,长沙火车站格外热闹。163名西藏班学生在老师们的组织下,有序登上开往拉萨的列车。
为了确保学生平安返藏,学校提前一个月就制定了详细的护送方案,选派6名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护送小组。“同学们注意保管好车票。”“记得多喝水!”……一路上,老师们事无巨细地叮嘱着。
列车抵达西宁后需要换乘供氧列车,护送小组组长乔老师特意准备了抗高原反应药物,并每隔2小时查看学生状况。
经过40多个小时的行程,全体师生平安抵达拉萨火车站,与前来接站的家长顺利完成交接。
家长会架起连心桥
7月15日下午,拉萨某会议中心座无虚席。岳阳市一中西藏班家长会在此举行,近百名家长从西藏各地赶来参会。
会上,西藏班德育管理老师封宏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向家长们展示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视频中,学生们在物理实验课上专注的神情、在校园艺术节上的优美舞姿、在运动会上的矫健身影,都让家长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刚入学时,我的汉语说得不好,现在能主持班会了。”交流环节中,高二学生向措姆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
家长代表黄琨淘女士指出了家校协作的重要性。她说:“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跨越山海相聚在这里,就是为了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中更健康地成长。”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会议持续近3个小时,家长们就学业规划、生活适应等问题与老师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家访路上见初心
家长会结束后,教师团队分成3个小组,奔赴各地开展家访。
7月20日,政教处主任文志斌带领的小组,驱车5小时来到林芝市米林县的学生格桑巴珠家中。得知老师们要来,格桑巴珠全家早早就准备好了酥油茶和糌粑。
“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内地不适应,现在看到老师们这么用心,我们放心多了。感谢岳阳市一中,感谢所有的老师!”格桑的父亲紧紧握住班主任黄老师的手说。
高原家访之路遥远且崎岖,老师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看到学生和家人们顶着寒风在路口等候时,所有人都忘记了不适。
晋美夏加的家人望着班主任杨老师激动地说:“看到你们亲自来家访,我们真的很感动。孩子能遇到你们这么好的老师,是他的福气!”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教育援藏的深远意义。
民族团结结硕果
据悉,岳阳市一中自1985年开办西藏班以来,已培养4000余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建设西藏的主力军。学校构建了“三全育人”体系:全员导师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导师;全过程关爱从入学延伸到毕业后跟踪;全方位培养注重学业、生活、心理的全面发展。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党委书记郭光前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并逐步推出“云家访”平台,让家校沟通突破地域限制。看着家长们赠送的哈达和感谢信,老师们更加坚定了教育援藏的初心。
这次跨越山海的旅程,不仅传递了教育的温度,更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正如高二学生旦增在日记中写的:“岳阳是我的第二故乡,老师们是我们在湖南的亲人。”
在这条教育援藏的道路上,岳阳市一中正用爱与责任,谱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