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李广明禅学书法家 ,艺术文献展聚焦“虚象的解放与意义的穿凿”

在2019年即将结束之际,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又迎来了一个跨年度的个人艺术文献大展——“虚象的解放与意义的穿凿”——李广明个人艺术文献展。

开幕式现场


展览由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吴鸿担任策展人,共展出李广明自90年代开始创作一直延续至今的近150件作品,涵盖油画、水墨、综合材料、装置、行为及影像等。其中,艺术家创作于2005年也是整个展览中体量最大的的巨幅“长城系列”也是首次在聚光灯下审视,构成展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则是李广明一系列具有个人独创性的巨幅“冰墨系列”作品。

文献展示部分

李广明个人艺术创作历程


此外,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还基于本馆的学术方向对李广明的个人艺术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了李广明的个人艺术创作历程。在展陈设计上甄选了丰富多样的实物文献进行配合展出,包含艺术家的创作手稿、模具、书刊、杂志等。

文献展示部分


李广明先生在艺术家的身份之外,作为宋庄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美术馆之一的上上国际美术馆馆长的身份,其所主持的上上国际美术馆不仅组织策划过众多重要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同时也参与了宋庄艺术区向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过程。对此,作为其个人文献展的一部分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详尽的展示。

李广明接收媒体采访


出生于1965年的李广明,赶上了中国当代艺术向产业化发展第一波浪潮。八十年代末他先后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受陶瓷与雕塑专业训练,后又下海经商。千禧年前夕,他放弃自己一手开创的工程设计公司,来到北京寻找艺术梦想,2005年创建宋庄第一家美术馆——上上美术馆,并在随后三年时间内组织资金并亲自设计、筹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民营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于2008年开馆。此后,李广明便开启了10余年艺术家、美术馆馆长与策展人的综合艺术历程。


李广明的艺术实践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文化思考和历史现实批判为起点,在其早期围绕“长城”为母题创作的“时空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为长城疗伤》,在那些极具文化仪式感的外在形式之外,他发现了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等这些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发生位移之后,所产生的那种隐藏在实体、实形等这些固有“现实”背后的抽象虚体和虚形的无限可能性,李广明遂将之归纳为“虚象”。

《殇城系列No.6》 丙烯、墨、长城土、牛皮纸 360×120cm×3 2005年


展览围绕建立在“虚象”理论体系之上的时空美学和意义逻辑,多方位的展示了李广明对于时间、历史以及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当您置身于展馆三层空间,“近历史·殇城”、“近历史·名作”、“近历史·人物”三大序列作品采用非常规的灯光设计,射灯经由地面或者廊柱折射于长城风化的泥土、牛皮纸、水墨、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的综合材料作品之上产生不一样的光感,观者于不同角度观看时画面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进一步消解了建立在文化遗产、文化名著、文化名人三者之上的历史文化神话。

左:《梦露》 综合材料 200×150 cm 2006年,右:《甘地》 综合材料 200×150cm 2006年


尤其是反复涂抹后颗粒质感的长城土在二维平面上起伏波动,既透露出长城的物质材料所指,又透露着艺术家对“长城”形象能指的思考,这些基于不同材料的文化象征性所达成的历史批判和社会批判,籍由不同观看主体的经验记忆被瞬间压缩进它当前的绵延之中。

《殇城系列No.7》 丙烯、墨、长城土、牛皮纸 360×120cm×3 2005年

《殇城系列No.8》 丙烯、墨、长城土、牛皮纸 360×120cm×3 2005年


展馆的二层空间则主要呈现了李广明在“长城”母题之后,最终通过凿空“虚象”之虚来实现自己更广义的历史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实验角度和方法的系列作品。

二层展厅

无论是“捕风系列”、“捉影系列”、“气系列”,还是从2005年开始独创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冰墨系列”,李广明以天地为幕布,以风、影、工业废气、冰等自然介质做为虚体的笔墨,建构起当代艺术话语方式的突破口。

二层展厅

《冰墨系列 No.18》纸本水墨 60×90cm 2005年


在长城上,他通过抛洒墨汁,并在风力的作用下纸与在墨一刹那间相互碰撞,“风”作为一种无形的材料通过“墨”的作用,在此获得了有形,以此创作了“风系列”。

“风系列”创作过程

“风系列”作品

《“风系列”装置》3D数码打印 60×35×15cm 2019年


“捉影系列”中,其表现的对象由长城又延伸到故宫及艺术家的身体。李广明将长城、故宫以及人的身体在日光照耀时形成的投影边缘用“水线”在宣纸上固定下来,同时,在这根水线界定下,墨汁之中又掺入了长城土和故宫灰。

二层展厅


借由影像和实体的重合,明与暗、阳与阴、实与虚仿佛在瞬息之间转换界限。“气”系列则通过将收集来的工业废气与艺术史上的经典性艺术作品的影像相叠加,八大山人、罗丹、米勒等人的作品由于工业废气的浑浊、污秽、不透明,在视觉上却反讽性地出现了一种朦胧的诗意化的效果。


《捉影·肢体No.3》 纸本水墨 69×69cm 2018年


李广明的创作发展到“冰墨”阶段之后,他试图重新回到水墨源头,并让“时间”参与到作品的意义建构过程当中。

《冰墨装置No.1》冰块 墨 宣纸 60×70cm 2019

二层展厅

创作时他通常事先设计好理想中的形象,而后翻模灌水得到预制的冰块模型,再将不同颜色墨汁的冰块置于宣纸之上待其融化,在这个过程艺术家通过控制冰块的形状、大小及墨水的浓淡布局,让融化的水、墨在时间之轴上“刻度化”的显现最终留痕于宣纸之上。


《冰墨装置No.1》冰块 墨 宣纸 60×70cm 2019

《冰墨系列 No.10》纸本水墨 570x240cm 2006年


展馆一层则主要展出了李广明2018年开始创作的以鸟为形象依托的“鸟兆”系列作品。

一层展厅


“鸟兆”系列作品


“鸟兆”系列衍生品


在开幕致辞中,策展人吴鸿对李广明艺术探索的价值做了深入阐释,“选择冬至前夕北京最冷的时节展出李广明的作品,是跟展出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冰有关系。李广明最早的作品聚焦于长城形象,相较于围绕长城的宏大叙事表现,李广明采了用最质朴的‘长城土’这种材料。


《殇城系列No.1》 丙烯、墨、长城土、牛皮纸 520×220cm ×4 2005年

在稍后创作中他又围绕光、影、工业废气乃至于冰墨等多种材料的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将时间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来转化和整合这些材料的文化及社会学意义。后来他又在材料基础上提出‘虚象’的概念。相较于之前对他的了解都是‘冰墨系列’,我们习惯把冰墨归为现代水墨或者实验水墨的范畴,过多的从画面本身去寻找形象的意义传达。


二层展厅

《冰墨系列 No.15》 纸本水墨 540x213cm 2006年


广明把冰的材料概念独立出来,去探讨材料背后的社会学意义。‘虚象’的提出,一方面是对中国已经进行30多年的现代水墨或者实验水墨概念的突破,现代水墨或者实验水墨过多的从图式上或者仅仅是从材料本身做一些实验,‘虚象’概念将实验水墨和社会批判两者结合。


二层展厅


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过多还是沿用西方语汇即波普流行艺术的图式,今天我们能不能在图式或者从意义上贡献出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虚象’建立了一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对当代艺术的语言方式或者社会的介入方式而提出自己独立的价值,以上两点是这次展览的意义所在。”


《教堂和导弹》 装置 尺寸可变 2007-2019年


开幕式由全国金话筒主持人奖获得者、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一楠主持。北京市通州区文旅局书记王立生、通州区投资促进局书记杨东风、通州区关工委副主任王雅岚女士、通州图书馆馆长杨兰英、通州区统计局副局长李振海、宋庄镇宣传部部长李晓英女士等领导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及宋庄艺术区艺术家共20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开幕式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一楠主持

嘉宾合影

1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致辞;2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吴鸿致辞;3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韩国伟致辞;4著名批评家王小箭致辞


在开幕致辞环节,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执行馆长吴鸿、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韩国伟、著名批评家王小箭和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上上国际美术馆馆长李广明先后发言。批评家王小箭总结到,“水墨是当代艺术的特殊板块,自古人的实践至今已历千年,冰墨艺术是李广明最具代表性的独创作品,它的价值独一无二”。李广明真诚感谢胡介报馆长和策展人吴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社会各界和亲朋好友的关爱。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向李广明颁发文献捐赠证书


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中国艺术家新名片组委会,美国国际日报社长朱易,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罗勤,纽约当代艺术家彼得·韦恩·刘易斯均发来贺信,并在开幕式上宣读。其中,美国国际日报贺信:祝贺李广明艺术文献展开幕,为世界文化增添光彩。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21日,1月1日元旦,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还将邀请来自中国大陆以及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位著名艺术评论家对李广明的作品进行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