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加减 气的湿度异常,让她浑身掉白粉!
气化异常的病例探讨:气的湿度异常,让她浑身掉白粉
有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姑娘,从小就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身上的皮肤除了背后心脏区域有块心形的完整皮肤以外,其他地方都一直掉细小的白色粉末,浑身出奇的痒,一到夏天就更加难受,几乎不能穿衣服,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倾家荡产,村里和学校的人都疏远她。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快到发育年龄了,第一感觉就是必须尽快给她治好,不然这孩子以后怎么见人啊。
当时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皮肤掉粉是干燥,因为她完全无汗,所以没有水分来润泽皮肤。如果能让水气通达皮肤,滋养枯燥的皮肤,应该就能改善症状。于是使用麻黄汤加术汤加减进行治疗,一周后,孩子的皮肤果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掉粉的地方,现在出现了皮肤,原来的细小白粉变成了大的一片片的皮屑。
我知道治疗方向没有问题了,但是孩子还存在皮下发热、大便秘结等症状,于是顺着这个方向继续治疗,加入凉血养血之品,以及调胃承气之类的药物,调了4次方,大约1个月后,孩子的皮肤开始出现光泽,虽然还没有彻底治愈,但在夏天来临的时候,已经不再那么难受了。

很久以后,偶然在网上查到,小姑娘的疾病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世界上见于报道的也就十几个人,这才感觉到气化这个东西的玄妙。
用古典中医的路子,我们不用被疾病的名头或者样子所吓到,按照气化的路子,见招拆招就好。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皮肤表面的气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最基本的常识和逻辑来思考,我们就应该想到表面没有水(气)这个问题,而善于使用气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临床症状看得清清楚楚,然后使用气化原理来制订治疗方案。这样的理论应用,是有逻辑可循的,疗效是可以重复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古典中医在调节全身或局部的气化状态的时候,并不过多关注患者的皮屑到底有什么异常,我们只是改善气化环境,气化环境改变了,症状就改变了;而西方医学更加侧重于研究皮屑本身的问题,中西医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气的功能,《难经·八难》中有比较明确的概括:“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推动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都依赖气的激发。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脏腑、经络功能会减退,还会引起血虚、血脉瘀滞和水湿停滞等病变。
2. 温煦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即指气有熏蒸温煦的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与气的温煦作用密切相关。若温煦作用不足,便可出现畏寒肢冷、瘀血等。
3. 防御作用
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
病邪作斗争,若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若气的这一功能不足,则易受邪而发病。正如《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若这一功能不足,便可出现出血、自汗、遗精等病症。

5. 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来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若这一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粪便等代谢产物的排泄。
上述气的五种功能,实际上都是以气化为基础来实现的,因为只有气化作用,才能保持人体各部位恒温,状态恒常,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