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巴林王储的声明,是迄今为止对哈以战争最合理的意见

11月17日,在中东地区安全与防务第十九届麦纳麦对话会议上,巴林王储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发表讲话,表明了该国对哈以战争的立场和态度。

他强调,“释放人质是停止敌对行动的先决条件”,然后才能“打破暴力循环”。他接着谴责了“从加沙针对以色列公众的恐怖主义”,并将此列为不容谈判的红线。他还表示,巴林反对强迫流离失所、重新占领或缩小加沙领土。

阿勒哈利法王储说:“让我非常清楚地说明什么对巴林王国最重要。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都不得被迫流离失所。加沙绝不能被重新占领。加沙的领土绝不能减少。另一方面,加沙不得针对以色列公众实施恐怖主义。这些就是红线。”

巴林王国是波斯湾内的一个岛国,东面是沙特,西面与伊朗隔湾相望,北面是伊拉克,南面是半岛国家卡塔尔。该国是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2022年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该国150万人口中,半数以上是外国人。

对巴林这样真正的弹丸小国来说,若想安安稳稳地生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区和平安定,二是融入所处的环境。

保障这两个条件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规则秩序。

所以巴林王储的这番声明没有迎合周边阿拉伯国家片面的声浪,而是冷静地阐述了事件的本质。

此次哈以战争爆发的直接事由就是哈马斯10月7日的袭击,且至今扣押了237名人质(此外以军搜索到2具人质尸体)。

以色列方面多次表态:只要哈马斯释放人质,战争立刻就会结束。

但有些国家似乎听不到这句话,一味地要求以色列停火,却不提释放人质的要求。

巴林王储的话,可以归纳出几点意思:

1.哈马斯必须放弃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这条红线不容谈判。如果不放弃,以色列就有权通过军事行动消灭它。

2.哈马斯先释放人质,承诺停止恐怖袭击并遵守承诺,以哈双方才具备谈判的前提条件。

3.以色列消灭哈马斯之后,不得占领加沙地区。

所以,当下停火谈判也好,解决人道危机也罢,前提就是哈马斯释放人质。所有不要求哈马斯释放人质、只拿人道危机说事的,都是耍流氓。

当然,阿勒哈利法王储的话说得再有理,也无法成为现实。自10月7日以来,哈马斯方面已经多次表示,他们还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那样的袭击。

就在同一天,耶路撒冷再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3名巴勒斯坦人驾驶一辆挂着假以色列车牌的汽车来到耶路撒冷检查站,向以色列军人扫射,导致1人死亡、5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以军击毙3名孔布分子之后,从车厢里搜出步枪、手枪、斧头、子弹等武器,另外还有以军制服。

发生这样的袭击并不奇怪,事实上,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10月7日袭击事件发生后,有民调机构在约旦河西岸针对巴勒斯坦人做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75%的人支持10月7日的大屠杀。

76%的人对哈马斯持积极看法。

98.2%的人对美国持负面看法。

此外,有64%的人对伊朗持负面看法。

这正是以色列国内存在激进的右翼组织、在冲突或者战争中诱发战争罪行的原因。

当然,涉及战争罪的法律问题,不是任何人张嘴就能认定的,必须经由国际专门机构调查认定。

昨天,国际刑事法院(ICC)检察官卡里姆·汗表示,南非、孟加拉国、玻利维亚、科摩罗和吉布提五个国家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了一份移交案,要求调查是否可能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犯下罪行。

事实上,相关调查从今年3月份就已经开始,范围包括2014 年 6 月以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

必须指出的是,检察官调查的是双方的行为,并非像很多人所理解的特指以色列一方——卡里姆·汗在之前的一次讲话中强调,利用平民或民用设施掩护交战一方的行为属于战争罪。

在调查结论出来之前,任何关于战争罪的说法都只是猜测。

但哈马斯于10月7日在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大多数属于通常的刑事犯罪,可以适用以色列国的法律。

据悉,以色列警方正在调查当天的性暴力行为,他们已收集了 1千多份与袭击相关的声明和6万多段视频剪辑,其中包括那些报告看到妇女被强奸的人的叙述。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任何人——无论是公、自媒体还是在网络上发声的普通人,任何时候都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从国际规则和人性良知的角度去评判正在发生的这一切。

只依据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是非的人,终将被自己所推崇的价值观所波及。如果推崇病态的价值观,必定会被它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