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已过,我们已经小康标准了吗?我们离“共同富裕”还有多远
曾几何时,“小康”这个专用名词在悄无声息中淡出了我们的听觉和视线,这说明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目标地而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地“共同富裕”进发了?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
小康有什么标准?
根据2020年中国官方关于小康标准的最新发布,小康家庭的标准应该是:每年(家庭)经济收入应该不低于4万元人民币,而且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社会参与度也应达到一定要求。
而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则于上世纪70年代末曾对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解释说:“可以吃饱穿暖,我把这个叫小康。”
嗨,小康就这么简单!我好似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因为即使是4万元人民币的标准,我家也早已跨过了这条门坎。这说明,我们家早已加入了小康之家的行列。
那么,我们现在又在哪里呢?肯定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了,并且离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距已经不远了。
但是,这是真的吗?
有一户人家,全家三口人,夫妻俩加一个儿子。夫妻俩业已退休,两人的月养老金加起来有七千元;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已多年,现在的年薪在十万左右。若按照小康的经济标准,他们家不仅小康了,而且已经属于大大大康了,或许已经位于共同富裕的大门口了。
然而,这也许只是一种假象。
共同富裕有一个关键词,叫“丰衣足食”,可他们家(特别是那对老夫妻)却还在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何?因为他们需集中财力帮助儿子娶老婆,而要娶老婆就得先买房子,而要在县城买房子对芸芸众生来说,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商品房面前,那十多万的家庭年他们(毛)收入算个鸟。出于无奈,除了省吃俭用(他们还不及考虑到养老问题,健康问题)以外,那对老的还在打临工挣钱,多挣一块是一块。还有,即使有一天他们买了房子,还需全家一起做三十年的房奴。不难想象,他们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该有多大!他们还能过上好日子吗?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快乐?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
某些专家替老百姓安排得挺好的,他们让老百姓把自己的年收入分成许多个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然后教百姓这个百分之十用来做什么,那个百分之二十用来做什么,计划很周密,看上去也很科学合理,可他们全不知,在现实面前,那原来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真是让人醉了!
他们自己当然无需为区区一间房子忧愁,也没学会换位思考,所以,他们便不知普罗大众为了买一套房子,极有可能会发生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现象。
很多东西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而有些东西乍一看就在你的眼前,其实离你还很遥远。
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