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鬄什么意思(带您了解上古神兽-凶兽饕餮-饕餮)
饕餮简介:
饕餮(taotie),别名老饕、狍鸮(paoxiao),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最终连自己的身子都吃没 了。四大凶兽之一。
外貌形态:
头是狮子的样子,但全身多毛。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其形象狰狞可怖,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形象的演变:
饕餮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在最早的文献中,饕餮只是一个表示贪食的词 语,没有具体的形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饕餮开始有了一些具体的形象,比如说,有的文献说它是一种长着狮子头、虎 身、狼尾的动物,有的文献说它是一种长着独角、獠牙、鳞甲的动物。 到了汉朝,饕餮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有的说它是 一种长着九个头的动物,有的说它是一种长着六只眼睛的动物,有的说它是一种长着四只耳朵的动物。 到了唐宋时期,饕 餮的形象基本固定为一种长着狮子头、虎身、狼尾、独角、獠牙、鳞甲的动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样子。 饕餮的形 象之所以会不断演变,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和寓意的影响。
后来,人们对饕餮贪吃的形象加以夸张,曹禺在《北京人》第一幕中写道:“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 品味食物的美恶。”至今,喜好美食的人,还被称作“饕餮族”。
形象特征:古代文献对饕餮的描述
1、多头多身:古籍中对饕餮的描述多为“头多体大”,有时甚至说其“无头”,形象多变,不拘一格。
2、 狰狞面容:饕餮的面容常被描述为狰狞可怖,充满凶恶之气。
3、 巨大身躯:据说饕餮的身体庞大异常,能够一口吞下大山河流。
神话故事
蚩尤化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打了三年,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这妖兽没有身体,原因竟然是因为它太贪吃了,以至 于吃无可吃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吃掉了。最终,只剩下一个兽头的形象。自此饕餮无身的形象自此流传开来。
暗黑守护神
龙生九子之一,在沧海巨变中,终于沉入茫茫海底。饕餮因此而死去,却心有不甘,化身一切罪恶的守护神,生活在阴暗 之中……而他的兄弟龙子辟邪,同样因为灾难失去了自己守护的土地。
当饕餮知道这件事情并为此找到辟邪时,他劝诱辟邪一同成为罪恶的守护神。但辟邪由于不肯,兄弟二人大打一架。最终 饕餮落败,从此饕餮彻底变得贪婪邪恶到处破坏,最终连自己的身子都吃没了。
历史发现:关于饕餮的考古证据
尽管饕餮的真实身份仍然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确实有一些与饕餮相关的线索:
1、文物图案:一些古代文物上出现了类似饕餮的图案,这些图案可能是对古代神话生物的描述。
2、古代雕塑:在一些古代雕塑中,也可以看到类似饕餮的形象,这些雕塑可能是对神话生物的再现。
3、民间传说: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也流传着与饕餮相关的故事,这些传说或许是对古代生物的记忆。
历史渊源出处:
先秦时期,《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 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 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春秋末期,《左传》记载: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 ;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 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和“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 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左传·注》记载:“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
孔子《春秋》记载:“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饕餮是缙云氏不成器的儿子)。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恃君》记载:“鴈门之北,鹰隼、所鷙、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
《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
《韩非子·亡征篇》记载:“饕贪而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韩非子·八经篇》记载:“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
汉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缙云氏有个不成器的儿子 ,贪恋食物暴饮暴食,又贪图财物,天下人都说他是饕餮),“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 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 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货之饕餮,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魁,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也人 也。” ;
《汉书·礼乐志》记载:“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与刘伯宗绝交诗》记载:“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腐臭是食。 填肠满膆,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永从此绝,各自努力!”
后晋时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记载:“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宋朝时期,《路史·蚩尤传》记载:“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 形,傅以肉翅。”蚩尤外表像瘦,是贪虐者的代表,与饕餮不谋而合。
明朝时期,《升庵外集》记载:龙生九子而不成龙,“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中华民国,《辞海》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现代,《芦笛·马骞》诗记载:“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 而不可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