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海螺哪里不能吃有哪些吃法(海螺——海南人餐桌上的海味)

有的动物,从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房子,比如螺,一种在白垩纪以前就已存在的腹足类动物。海南岛四面环海,近岸海水温暖,螺类资源丰富。海南人很早就发现了螺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从大自然的馈赠中感受海的味道、时光的味道。


白星宝螺。


千姿百态的海螺


螺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长得千姿百态。它们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椭圆形的硬壳,身体分泌的液体可以帮助其很轻松地附着于光滑的表面。一些螺类还会分泌有害的混合物以阻挡掠食者。

法螺、鹦鹉螺、唐冠螺、万宝螺是我国知名的观赏类海螺。在海南沿海区域,海滩上形状各异的海螺,常吸引游客弯腰捡拾。“这是六角螺,这是八角螺,辨别起来非常简单,就数一数它有几个触角。”海南渔民叶涛说,和大海打交道的人对螺有着天然的好感,一般能辨识十多种常见的海螺。



清乾隆御制錾胎珐琅八吉祥纹展翼法螺。

海螺多为喜温水的物种,主要栖息在水深1米到30米的碎珊瑚底质浅海区域。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从海水日夜冲刷的岩石,到阴暗泥泞的海床,只要水温适宜,都可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具体而言,珊瑚是鲜艳的芋螺、宝螺、涡螺的故乡;在红树林中,牡蛎寄居在树木根部,蜇螺喜欢攀枝附叶,蟹守螺则喜欢静静地在泥滩上爬行。

大部分海螺是个慢性子,它们移动速度缓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嗜食棘皮动物。热带海域光照充足,海藻及各类微小生物生长发育快,这为海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也是海南海螺种类多的原因。



灯笼法螺。


在性别差异方面,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而论外貌雄螺的形状、纹理等远比雌螺漂亮,这些都是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

相较于各种游来游去、摇头摆尾的海鱼,海螺行事低调,通常选择在夜间出行,以躲避天敌,是大海中名副其实的“夜猫子”。螃蟹等海洋生物有时喜欢“搭顺风车”,钻进螺壳内,成为人们常说的寄居蟹。它们假装成海螺的样子四处行走,被发现后要么立即停下来,要么弃壳而逃,几条腿一起发力快速爬进石头缝里,有趣极了。



锦鲤笔螺。


餐桌上的海味


在渔民的渔船上,富含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海螺是一种营养佳品。在城市的餐厅里,一盘鲜美的海螺,因天然就有大海的味道,成为食客们喜爱的海鲜美食。

海南渔民林健如今已经“洗脚上岸”,在家乡开起了渔家乐。一道虹口螺,是店内食客点单率最高的菜肴。“这是大海给的食物,一年四季都有。”林健回忆说,以前出海捕鱼,他和其他船员也经常煮海螺吃。


行船至远海,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海水,海就是渔民生活的广场。每当船上的淡水用完了,林健会和同行的船员直接将海水舀到锅中,待水烧开后,直接将虹口螺悉数放入锅中。再煮上几分钟,螺肉就可以吃了。海水煮海螺,大海的咸与鲜在口腔内化开,这种“原汤化原食”的烹饪方法传递出一种朴素的饮食智慧。



细线芋螺。


实际上,人们对此中鲜味的感受,源于海螺含有的谷氨酸。这种看不见的物质,在接触到味蕾的那一刻,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爱鲜者欲罢不能。

视线回归陆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烹饪海螺的设施条件都好很多。酱爆、凉拌、温拌……厨师在努力丰富其口感的同时,仍十分注重保留海螺的原味。

正因为爱吃螺的人很多,近年来我省也在大力发展东风螺养殖等产业,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蜘蛛螺。


锥螺,与其他海螺不同,锥螺的体型十分修长,从上到下呈现均匀的螺旋状,里面的螺肉也是长长的螺旋状,十分有特色,其开口处比较小,尾部也比较尖锐,锥螺在我国台湾、福建等地十分常见,简单的爆炒就非常好吃。

疣荔枝螺,这种海螺的外形呈纺锤状,个头虽小但十分坚硬,螺肉最具独特的地方就是吃起来会有“辣味”,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辣玻”,正好满足了还吃辣的小伙伴。



螺文化熠熠生辉


海里有螺,而螺又象征着海,承载着海洋文化。

包括海南在内的我国多个沿海省份,流传着海螺姑娘的传说。1955年,著名作家和诗人阮章竞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了童话诗《金色的海螺》。196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这个故事搬上了银幕,精美的画面和悠扬的配乐,使这部同名剪纸动画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金色的海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大海边住着一个勤劳的青年,一年365个早晨,无论大海涨潮或退潮,他都要出海打鱼。有一天,他从海中打捞到一枚金色的海螺,便把海螺带回家养在水缸里。每当他出海时,海螺就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帮他烧火做饭、缝补衣裳。这位海螺姑娘其实是海中珊瑚仙岛上的蓝海仙女,从前是被打鱼少年救过的小金鱼。为了报答救命恩人,她变作海螺姑娘陪在青年身边。

绮蛳螺。


3年之后,海螺姑娘的母亲海神娘娘发现了她的踪迹,要求青年立即离开海螺姑娘,否则就水淹人间。面对威逼,青年表现出了勇敢和真诚,经过几番交涉,他最终打动了海神娘娘。从此,他和海螺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中国民间,这样的传说故事并不少见,比如田螺姑娘的故事和上面的这个故事就很类似,只不过女主角海螺变成了田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海螺还是田螺,都是老百姓喜欢的食物。

在我国沿海地区,螺还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形象。以前渔民们的妻子常将螺作为饰品挂在身上,螺与螺之间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这种美妙的声音和海浪声混在一起,为渔家生活增添了些许情趣。时至今日,在我省沿海市县的旅游商品销售点,商家通常会摆出一些用螺壳制成的项链、手串、风铃等供游客选购。

另外,在我国民间、在先秦时期,螺还曾作为货币流通过,足见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螺的喜爱。


补充知识:哪些螺不能吃


不能吃的螺有球织螺、方格螺、暗色织螺、花冠螺、正织螺、橄榄螺、节织螺、光织螺、橡子螺、疣织螺等十种,基本都属于织纹螺。


1.球织螺:球织螺外壳接近圆形,且多为淡褐色或者淡紫色,表面纹路排列整齐,误食球织螺的后果较为严重,很容易引起人体休克


2.方格螺:方格螺表面可见尖尖的凸起状格纹,颜色多为深棕色和白色相间,误食方格螺可出现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死亡。


3.暗色织螺:暗色织螺多呈棕色或者棕紫色,螺纹较宽,但螺口较小,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地区。


4.花冠螺:花冠螺的螺口像花,误食后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人体功能紊乱。

5.正织螺:正织螺呈圆壳锥形,且表面光滑,外部壳口有小齿,正织螺喜欢吃腐蚀的东西,所以不宜食用。


6.节织螺:节织螺属于大型织纹螺种类,长度可达到30cm,呈长椭圆形。


7.橄榄螺:橄榄螺以棕色和深棕色为主,面具有很规则的螺纹,多分部在台湾。


8.光织螺:以白色和肉色为主,可见淡淡的黑色斑纹,外表很华丽却含有毒素,误食光织螺可引起缺氧、休克。

9.橡子螺:以肉色、棕色为主,表面布满整齐的螺纹,主要呈椭圆形,螺口较大。


10.疣织螺:其壳面螺纹呈点状,且排列整齐,误食可危及生命。


11.唐冠螺:是腹足纲、玉黍螺目、冠螺科、唐冠螺属动物。长可达41厘米,高可达30厘米,壳体厚重,是大型海螺。壳面颜色从灰白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其内唇扩张如帽缘,形状像唐朝的冠帽,因此得名。唐冠螺形状独特而美丽,是最具观赏价值的贝类之一,为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