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金昌】美好镍都 欣欣向“融”②丨唱好“双城记”打造共融圈
编者按
2023年3月,金昌被赋予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使命任务。当资源型城市转型遇见缩小“三大差距”的宏大叙事,金昌发生了什么?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金昌市GDP增速分别为11.5%、13.6%,领跑全国地级市。2024年,金昌人均GDP达143784元,超越嘉峪关跃居甘肃城市榜首。同期,金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5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
从“工业孤岛”到“城乡共同体”,金昌这座城市,集结了城市转型的内驱动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要求。作为城乡融合试制度、探新路、谋实策的甘肃“头雁”,金昌责无旁贷。
金昌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局部而言,其城乡融合发展实践是工业文明和绿洲文明的耦合。进一步拉开空间看,以实现工业和农业双向嵌入,全面拓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发展空间为目标,金昌城乡融合发展样本,对于西北乃至全国“工业势大”的城市都具借鉴意义。
河西走廊,因张骞“凿空”而成为中原和西域的千年纽带。如今,在这里,金昌“凿空”城乡发展壁垒,中国式现代化又将如何续写传奇?
“愿虽艰,持则可圆。”央广网甘肃频道推出【美好镍都 欣欣向“融”】系列报道,听金昌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歌声嘹亮。
甘肃省金昌市仅辖一区一县,是全国为数不多“势单”的地级市之一,但“势单”却“力不薄”。
金川区连续三年进入甘肃省县域经济“十强县”,永昌县位列甘肃省67个非市辖区(市)城乡融合竞争力第10位。

△金昌市天泰苑市民公园(央广网发 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正是这种“小而精”的特性,金昌在城乡融合中更易“做出成绩”。
在金昌市被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金昌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为全省做示范”的安排部署后,金川永昌两地共同唱响“双城记”,凭借不同资源禀赋,各自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路”。
△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共富工坊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金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共富工坊生产车间,码放整齐的吨包袋成品格外醒目。车间内,缝纫机、裁切机、印刷机发出不同的声响,20余名工人正全身心投入工作。
据悉,该工坊是由天生炕村党组织牵头创办的金昌天炕之品包装有限公司,自去年4月投产以来,通过“来料加工+供需对接”模式,将村内剩余劳动力与金川集团、金昌经开区的吨包袋需求精准衔接。
2024年下半年,该工坊生产吨包袋6万条,产值达22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26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今年产能将提升至20万条,预计年产值突破600万元。
天生炕村共富工坊正是金川区工业能量向乡村延伸的生动缩影。这份微观实践的活力,正驱动着更大尺度的融合探索。

△城乡产业园融合示范园一角(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在金川区西宁路两侧,总占地面积2500亩的城乡产业园融合示范园项目现场,洋昕兴茂年处理20000吨戈壁高效农业预制菜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场内基础开挖,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据悉,城乡产业园融合示范园以“智慧新园,产业绿城”为发展理念,按照“两心两轴八片区”总体规划布局,打造“产城高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绿色文明”的示范性园区。
“城乡产业园融合示范园的建设,正是金川区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聚集产业新动能、推动城乡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平台。”金昌市金川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路强表示。
目前,园区内入驻企业3家,其中江楠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已建成投运;悠纯年产20万吨乳制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产运营;洋昕兴茂年处理20000吨戈壁高效农业预制菜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了场地平整和围墙建设,正在进行场内基础开挖……
金昌市发改委规划科科长范子良告诉记者:“预制菜深加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一条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地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生态产业体系的诞生,不仅为金昌市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也促进了城乡经济的深度融合。”
△河西堡工业园生活服务基地及文旅商业中心建设项目现场(央广网发 永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生活服务基地及文旅商业中心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
“河西堡工业园位于永昌县河西堡镇,是以化工企业为主导的工业园。”永昌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和招商服务局局长徐文慧指着园区规划图告诉记者,“近三年来,落地到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整个河西堡工业园的员工有近一万人,由于园区内不允许员工住宿,为了解决吃住问题,我们在镇子上打造了生活服务基地及文旅商业中心。”
该项目总投资5.63亿元,分三期建设,涵盖商业中心、人才公寓、高端住宅等设施,旨在解决园区企业“高精尖”人才的住房与生活需求。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26年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提供1.2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中心和人才公寓,助力园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徐文慧说:“生活服务基地的落地,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也为河西堡镇打造了一张‘产城融合’的新名片,建成后将带动河西堡镇的餐饮、住宿等发展。”
数据为证,今年一季度,河西堡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73亿,同比增长83.4%。
产镇联动、产业共兴。在永昌县,类似的地企合作案例还有很多。

△正在吃草的奶绵羊(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供种+农户代养”模式,带动周边乡镇建成万只奶绵羊基地;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3万吨辣椒精深加工生产线,让“红火产业”映红农户笑脸……在更大产业版图上,永昌县以链主企业为轴心,辐射形成奶绵羊、辣椒、蔬菜等10个特色农业产业园,探索出一条“地企互融共进、产业协同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今年一季度,永昌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工业增加值增长38.3%。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871元、21393元。
突破工厂围墙、跨越产城鸿沟,金昌正以“双城”为笔,绘就城乡共融长卷。
作者:魏晋雪
来源:央广网
编辑:许菲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