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启动暑期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严打无证经营与强迫购物
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暑期旅游旺季即将到来,旅游市场秩序成为广大游客关注重点。
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简称“文旅部”)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以“零容忍”定义暑期旅游市场整治基调,宣布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行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本次行动将聚焦无证经营、强迫购物等突出问题,重点监控亲子游、研学游等高风险产品,为预计超30亿人次的暑期客流筑牢安全防线。
对强迫购物“零容忍”
一直以来,强迫购物、诱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游客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这些问题,文旅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整治强迫购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
“强迫购物严重侵害游客权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据余昌国介绍,这次整治工作将突出重点环节,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以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在线旅游经营者等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
在旅行社方面,将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诱骗游客并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在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旅游购物店方面,将重点整治误导游客消费,推销高价低质商品,利用虚假优惠折价进行价格欺诈,将旅游购物店包装成旅游景点列入旅游行程安排在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导游方面,将重点整治诱导、强迫游客消费,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以及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在线旅游经营者,将重点整治通过互联网发布低于旅游成本价格的旅游产品,诱导游客平台外交易、违规收取定金,无证人员通过互联网违规承揽导游业务在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另据文旅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刘楠透露,文旅部将组织暗访组对在线旅游平台、社交媒体和线下旅行社门店进行暗访,重点访查热门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发现并通报强迫购物、导游乱象等市场经营秩序问题,涉空涉水危险项目及场所安全保障不足在内的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同时,还将重点筛查以旅行社、导游、陪游、旅游管家等名义招徕游客的经营活动,重点监测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相关包价旅游产品,严厉打击无证经营、不签订旅游合同、随意转团卖团、货不对板等违法违规问题。
对于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余昌国还介绍,文旅部加大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曝光,发布第一批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
发布旅游避“坑”指南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来临,文旅部专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提示游客注意旅游安全。
余昌国提醒,广大游客应重点关注以下六类常见陷阱:
一是虚假宣传。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自媒体账号中夸大其词,诱导游客添加微信、在平台外交易,向其私人账户转账收取定金。
二是缺乏经营资质。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旅行社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
三是不规范签订合同。不与游客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或不明确约定住宿、交通、餐饮等重要环节,为擅自变更行程、增加购物环节等创造便利条件。
四是低价招揽游客。借“政府补贴”“尾单甩卖”等名义,长期背离价值规律、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组织团队游,在旅游过程中连哄带骗让游客不断消费。
五是暗藏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以免费或低价旅游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或充值投资,承诺高额回报,背后暗藏资金风险。
六是诱导冲动消费。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游客推荐所谓“套票”“通票”,价格远高于市场定价,还为购物店引流。吸引游客面对优惠套餐时冲动消费,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此外,刘楠还提醒广大游客,在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第一时间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通过文旅部政府门户网站举报投诉入口举报。同时留存好旅游合同、行程单、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在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时配合提供,以便追究相关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